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與哲學書籍推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音樂與哲學書籍推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認為:沒有音樂哲學的觀念,而音樂美學的概念非?;\統。音樂美學這個專業不在音樂學院,而在哲學專業下。首先音樂美學是一門學科,不是一種視角。音樂美學下分有音樂美學基礎,西方音樂美學史,中國音樂美學史。美學中有一句話叫做“各美其美”,每個人對美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沒有一個評判標準,就算大眾所接受的審美,也并非是你個人所能接受的。
神的意思在當代已經非常大眾化了,音樂美學英史的意思就是感性學,既然是感性,那就會有“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問題。不過一味的喊這樣的口號,似乎美學的意義又蕩然無存。我們欣賞音樂作品,其實欣賞的就是音樂音響,我們說音樂感人,世界上是以音樂的形式存在為前提條件。
音樂學是以閱歷為基礎,透過各種聲音有關的現象來研究、善良它的本質和規律。而美學其實是哲學里的分值,或者說下級學科,他也被稱為感興趣啊。美學比較強調主觀上的鑒賞。因此音樂學本質上比較理性,有規律可循。 而美學本質上比較感性,他和人的心理、精神、文學、語言甚至是神話宗教有關。但是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我們在身上他們的時候都會產生愉悅感,并且通過不斷接觸他們來提高自己的藝術含量,豐富精神生活,拓寬視野。
貝多芬曾說過一句名言: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在每個時代,人類文明的形態都是多元化的。音樂和藝術本身就是無意義的,也并非高度文明作為基礎,它都存在于目前已知的、任何形式的人類文明之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他的演化規律似乎有跡可循,可事實上它的存在和演化形式都是非常巧合的。就好像有了電腦就必然會有互聯網,有了互聯網就必然會有搜索引擎。一切都是有意義的,但是意義存在于相對的關系之中。只能說音樂和哲學所討論表現的內容并不相同。
所以音樂與哲學本身是擁有巨大差異的,隨著時代和人類社會的變遷,都在各自領域中不斷的變化。而音樂美學講究思考方式,不管是演奏或者作曲,有幫助理解音樂本質的作用。換句話說,你首先要能在腦海中聽到正確的表達和理解,你的手才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這樣的表達。就好像行駛在黑夜中的航船,有一個燈塔指引你的方向,你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否則即使船開得再快,也可能永遠無法達到音樂表達的彼岸。
音樂美學還是哲學,音樂家和哲學家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以上就是本人總結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小伙伴們留言探討,指正以及批評,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都虛心接受,如果大家喜歡我的回答,真的不勝榮幸。
這兩個肯定是兩種含義,音樂美學相對來說不是很受重視。但是這兩種肯定不是一個概念。理論的東西一般比較繞口,所以非專業的人也不喜歡看。 藝術的現代體系在18世紀建立之時,音樂便被包括在內。
由于美藝術有一套哲學,所以音樂也有了一套哲學。音樂在哲學中的地位是非常不同的。實際上在18世紀,音樂失寵了,人們認為它只值得被有限地加以關注。人們都認為音樂是美藝術中“最低”的一種,哲學家們也是這么看的。
總體而言,音樂受到的那一點微小的關懷,只是因為它是一種美藝術,而美藝術有一套哲學。哲學一般就比較難懂,除了讀書時候的剛需一般也不研究了,相對來說音樂美學就比較簡單易懂一點。
音樂美學基本理論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理論依據,對音樂教育有深遠的意義。音樂美學所研究的音樂本質、特征、功能、理論結構、實踐演化程序等,都具有一定哲理性。一個音樂作品被創作出來并不意味著它就是成熟的藝術作品,要將其投入到實踐中進行檢驗,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將音樂作品投入實踐被稱為第二次飛躍,這個過程是音樂美學將其自身價值在實踐中展現出來的過程。 所有的理論不是一種固化的模式,它是音樂教學的原則?,F在大家對于音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更希望看到更加多元化的東西。
音樂美學是音樂哲學的一部分。
我們在大一的時候專門有一堂課是講音樂哲學的,從柏拉圖講到瓦格納...所謂的音樂美學,無非就是指音樂的組合是否讓人的耳朵覺得舒適,如何合理的分配音樂元素。
而音樂哲學涵蓋的面就廣了,它講的就是為何美的音樂可以讓聽眾覺得舒適,靈魂得到升華。歷史上每位哲學家,作曲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認知與想法。如瓦格納認為,音樂是一種無形的語言,是一種超越萬物、能夠直接在心靈上得到溝通的媒介,它可以使人的靈魂得到升華,到達一個新的境界,而音樂就有這種魔力。
其他各大作曲家都有不同的說詞,但實質上想表達的意思最終還是這個。
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愚公移山》等著作,都是哲學理論切合中國國情的實際,指導解決具體問題的優秀哲學文獻。盡管毛澤東去世多年,現今和以后均有重要運用價值。
另外,給大家推介一本學習哲學的工具書《簡明哲學詞典》,由前蘇聯哲學家羅森塔爾和尤金合編,1939年第一版發行,1955年譯成中文,1958年中文版內部發行,由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全書768頁,共收錄哲學詞語610條。對研究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和學習哲學,有重要參考價值。
可以看看盧梭的《懺悔錄》。盧梭雖然具有多種身份-----逃犯、詐騙者、吹牛的先生,虛榮的小丑,但他以作家的身份,無疑是一個開辟新時代的角色,著名作家巴金就曾經說過:我尊敬盧梭,我稱他為“老師”,我從他那里學到的是“講真話,講自己心里的話”。
另外,哲學并不是玲瓏塔頂上的無暇美玉,而是所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總成,所以,讀書也不必拘泥于某一方面,開卷總是有益的,但要認真的去讀,用心的去讀,思維的去讀。我的書柜里有一本《毛主席評點古書》,主席給人推薦的書籍中,有記載的只有《資本論》、《大眾哲學》等寥寥幾本,而更多的是包羅萬象的中國傳統書籍。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與哲學書籍推薦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與哲學書籍推薦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