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為什么推薦音樂書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為什么推薦音樂書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喜歡古風歌曲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歌詞,而不管是歌詞還是旋律古風歌曲真的都太美了!很有韻味!所以我電腦和手機里歌單基本上都是古風歌曲,除此之外就是我比較喜歡的電視劇里的插曲和主題曲,而這些劇也大部分都是古裝劇。
像河圖的《傾盡天下》——
血染江山的畫,怎敵你眉間一點朱砂。覆了天下也罷,始終不過一場繁華。碧血染就桃花,只想再見你淚如雨下,聽刀劍喑啞,高樓奄奄一息傾塌。
明月照亮天涯,最后誰又得到了蒹葭。江山嘶鳴戰馬,懷抱中那寂靜的喧嘩。風過天地肅殺,榮華謝后君臨天下。登上九重寶塔,看一夜,流星颯沓。
HITA的《白頭吟》——
明鏡應缺 皎若云間月落華年。朱弦未斷 五色凌素青玉案間。朝露夜晞 幾連環也從中折斷。芳時曾歇 今日偷把舊日換。
青絲纏雪 吟別一場暮色殘年。如初相見 對鏡心意兀自散亂。錦水長在 湯湯與君訣天涯邊。共燈一盞 琴尚不滅的緣牽。
《桃花醉》——
竹篙撐,烏篷搖,艄公唱,龍船調。素手牽,青絲綰,越女和,浣紗謠。
東風軟,珠簾卷,佳人吟,畫堂春。丹青絹,馨墨冉,玉郎賦,臨江仙。
阿杰的《盛唐夜唱》——
長安柳絮飛,箜篌響,路人醉。畫舫湖上游,飲一杯來還一杯。水繡齊針美,平金法,畫山水。詩人筆言飛,胭脂掃娥眉。
煙花隨流水,入夜寒,寒者醉。今朝花燈會,提畫燈迷猜一對。陽羨茶浮水,琵琶繞,玉笛回。丁祭佾舞備,銅鏡云鬢美。
董貞的《天凈沙 秋思》——
離鄉路 腳步染塵土,青衣顧 留一抹楚楚。山河暮 眼模糊,可曾依稀記來路。老樹枯 只剩鴉聲話如故。
馬蹄孤 追逐不停駐,千山渡 仍義無反顧。游子苦 向誰訴?西風路過去何處。天涯路 可有鄉音伴歸途?
^_^這里列舉了幾首古風歌曲的歌詞,泥萌覺得美不美呢?
其實第一次接觸古風是在一個琴譜網上,聽了一首東籬的《雪訴離歌》,那時候對古風沒概念,只是覺得曲調很新穎,沒有動次打次也是意外的好聽,但是后來并沒有去找曲子聽(因為不知道這是古風....)后來下載的網易,聽到了不才唱的《浮生散盡》,沒有看過故事卻被虐哭了(?ω? )
后來聽了一首不會忘記曲調歌詞的歌,也讓我真正入了古風!!!那就是河圖的傾盡天下,不知道為什么聽了就是忘不掉,是我少數能記下來歌詞的歌,嗓音?曲調?感情?可能都是原因吧??(ˊωˋ*)??
(直接從微博搬好像不大好..(?′°︿°?))
現在古風人越來越多啦,身為坑中的一人,希望有更多專心做音樂的人用歌曲感動大家啊。
當然要說原因嘛。。我選擇曲調,然后是詞,再是感情,因為這樣會讓人有忘不掉長期想聽的感覺~(???ω???)
再說一遍!!
一入古風深似海,從此流行是路人。
一開始只是沉迷于古裝電視劇的片頭片尾曲,我都記不清了為什么會聽《傾盡天下》,那是大約兩年前的事,聽了河圖的《傾盡天下》這就算入坑了,后來的《春風一顧》《海棠滿酒》《不見長安》《風起天闌》.....一發不可收拾,我這才這道我喜歡的是古風,圖大的每一首歌先單曲循環個幾星期,再換一撥,記下來詞,我超級喜歡樓姐(作詞的),那一首永定四十年簡直寫的醉了啊啊啊啊,我還記得開頭一句“立春之后,幾場雨水清瘦。不著痕跡,脈脈氳透卷軸。樓外傘下何人廣袖,身影寂寞,眉目溫柔,遠過天邊遠不過日落江流。”是不是很好!
當然也很喜歡音頻怪物的《君臨天下》,小曲兒的《上邪》,銀臨云泣版本的《錦鯉抄》,還有很多,為什么會喜歡呢?我也說不清,有人說古風就是“無病呻吟”,我不大同意,至少樓姐的詞就不是,我曾以為每首詞都是隨便寫的,但實際上,每首詞背后都是一個故事,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的故事。
有人說古風才因該是潮流,我并不這樣想,縱使我真的很喜歡古風,但也只是喜歡而已,古風無法走在所有音樂的前頭,我說不清這是為什么,可能是命?(別罵我矯情謝謝),古風存在于二次元。中國風或許還可以,但有了古風我放棄了許嵩(縱使當年我喜歡他喜歡的不得了),其實現在也還好。也有自己的私心,如果古風真的成了潮流,我怕一切會變味,變得世俗起來,所以,就讓古風歌曲以這樣的狀態繼續吧,我喜歡,就夠了。
應該是初二時在書店看書時看到了一本飛魔幻,買了下來后迷上了古風。為我后來聽古風音樂埋下了種子,再后來又在漫客上看見一個人將董貞的仙劍賦改編成了斗羅大陸同人曲,然后在一個晚上熬夜玩電腦就心血來潮想聽音樂,看見了有古風這個選項就點了進去,最后一發不可收拾的只聽古風音樂,一直到現在。雖然有點麻煩,但是我很慶幸當時買了我人生中第一本雜志,而且還是飛魔幻,這影響了我后來對古風的熱愛。一入古風深似海,從此流行是路人。
古風的興起似乎是在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大受歡迎之后,周杰倫之前在音樂方面的創新和嘗試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創造了一個音樂時代,影響了一代人。自他之后到現在,還沒有相應能與之比肩的后繼者。他的影響力使得很多人發現,中國元素竟然還能做出這樣的音樂。而且還特別好聽。使得許多人產生了新的靈感。
所謂古風其實仍然是個模糊的概念,涵蓋民樂,R&B,New Age,古詩詞等等等等。因為仍在不成熟的發展階段,或者說探索階段,難免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而民樂的形式已經和現代文化的審美產生了一定的距離和差異,加上國內推廣宣傳的欠缺,很多聽眾更傾向于接受發達國家的一些音樂形式,很難發自內心的去愛上他們覺得落后于時代的東西。在這一點上,很多古風音樂人做出了許多不同的嘗試,不拘泥于形式,也碰撞出了許多新的火花。音樂也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產生新的分支是很正常的事情。無論這些探索和嘗試成敗與否,能獲得一部分聽眾的關注和喜愛,之后產生良性循環,就是好的。
在信息爆炸時代,咨詢獲得更加容易便利,使得聽眾更接受快速消費的東西。加上歐美日韓流的影響,傳統唱片業的沒落,選秀節目的興起使得現在的國內音樂界格局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所謂“古風”,個人理解其核心是“懷古”,之所以懷古,可能是源自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敬仰和懷念(現在很多優秀文化底蘊的流失很讓人無奈),也有一份民族心和愛國心在其內。當然依舊有不少些葉公好龍囫圇吞棗的情況,不免讓人產生誤解和排斥。在這里我覺得還是應該多關注其積極向上的一面,音樂本來就是愉悅身心的人類藝術形式,如何與時代接軌并宣揚好的內涵才是比較重要的。
以上是一些個人的淺薄觀點,請不嗇指教,謝謝。
隨手點進來,想簡單說一下我是怎么喜歡上古風歌曲的,理由應該不一樣。
第一次聽古風歌曲是在,九年前上初中的時候。那個時候遇見了一位很好的語文老師,因為中考乃至高考最后都是要寫議論文的,老師就給我們很多范例,大意是想讓我們摸索出自己行文的寫法。
那個時候我就發現一種夾敘夾議的寫法,文中運用了很多古詩詞,并配上帶文言的手法將例證串聯起來,整個行文流水別具一格,別有風韻。
我覺得很適合我,因此我開始在網上,意林,讀者上,各種書籍上摘抄這樣的語句,并加以運用。
于是便這樣接觸了古風歌曲。說起來有些功利性,可我的確是為了得到更好的分數,寫出更有自己特色的文章,才會關注古風歌曲,準確的說,是古風歌詞。
我對古風歌曲品味,第一注重歌詞,其次是曲調。優秀的歌詞可以為我所用,最好穿插典故詩詞,而非華麗堆砌,無病呻吟;可惜那個時候5sing上作品乏善可陳,我只能從一些古風廣播劇ed上入手。只是看歌詞是否提升我的寫作水平。
第二注重的是曲調,若是動聽悅耳,朗朗上口,便可以加深我的記憶力。在日常寫別的作業的時候聽一聽,潛意識也就背下來了。寫文章的時候,自然才思泉涌,“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可得”。
后來一直到高中,幾天刷一次5sing成了我的習慣,我發現積累到一定程度,很多歌詞的水平不過泛泛,在總體結構上大有牽強附會,即便寫得精雕細琢,富麗精工。也因為所謂原創,專業歌手不多,唱功也參差不齊。也因為高二考試增多,自己存貨充足,也不必再進行積累了,就減少了追歌的頻率。
但是想來這是我成長路上很好的助力,本身對古詩詞也很鐘愛,所以讓我對古風歌曲很是喜歡,也形成了自己的評價體系,而不是一味的盲目追求,浮于膚淺的表面。
現在也仍會關注古風歌曲,大多時候學習的時候還是會聽,它們可以讓我靜下來。其實要說高質量的古風曲的話,還是古風圈頗有名氣的歌手質量有保障。想來在圈子里都知道,無需贅述
最后,附上紀伯倫對藝術的評價,也是我認為古風音樂藝術的所在
不,藝術不在于你耳朵聽到的歌聲的抑揚頓挫,
不在于詩歌語言的鏗鏘,也不在于你肉眼所看到的繪畫的線條和色彩;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為什么推薦音樂書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為什么推薦音樂書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