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推薦路上聽的音樂書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推薦路上聽的音樂書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早上好!音樂可以愉悅我們的心情,能讓我們快樂的生活,能讓我們在陽光的沐浴下放飛自我。
喜歡音樂,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興趣愛好是學習音樂最好的老師,它讓我們有了堅持學習的動力。
喜歡音樂,首先要學習音樂的樂理基礎,樂理基礎是打開音樂大門的一把鑰匙。只有拿到這把鑰匙,我們才能輕而易舉的走進音樂的大門。
樂理基礎是一門專業的學科,里面系統講解了音樂方面的節奏,調式,音程,和弦等理論知識。對你后續學習聲樂,器樂都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理論上了解了樂理基礎之外,還要學習視唱,練耳等知識,它是對你掌握調式音階音高,音準的主要方法,也是對各種節奏型的強化練習。
只要掌握了上面所說的知識點,恭喜你,你已經邁入了音樂的大門!接下來,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的音樂表現方式,喜歡唱歌,就可以選聲樂,喜歡演奏,就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樂器,開啟你的一段音樂之旅!
書本推薦《樂理基礎教程》李重光,《視唱教程》李重光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喜歡音樂的你,為你帶來學習上的快樂!
大家都知道,音樂的知識范圍還是比較廣的,就拿作品來說,分為聲樂、器樂、戲劇音樂(歌劇音樂、舞劇音樂、戲劇配樂等)三類。作為音樂初學者,我們需要學習的是:
1.基本樂理 2.作詞 3.作曲。音樂想要入門,最終需要我們去學習相關的知識,懂得自己在音樂方面的長處與短處,最終才能選擇出音樂進修方向。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本初學者音樂入門書籍,大家可以參考!書名如下《音樂理論基礎》、《世界音樂通史》、《現代鋼琴教程》、《音樂入門基礎》等。這是小編的淺薄分享,你們認為音樂該如何入門呢?
《音樂導讀》又叫(音樂鑒賞)
有很多音樂風格的描述。本書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分析介紹了音樂欣賞必需的基礎知識、音樂史上各歷史時期的背景情況及各時期主要的音樂家、音樂作品,以及中國民族音樂。
《藝術的故事》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
《西方音樂史》
音樂風格這個需要平時的積累,這是個龐大的體系,建議先看中國古代音樂史,西方音樂史這兩本,先從史學入手比較系統化。對音樂的始源,發展都有個整體的了解。我的中國古代音樂史是一本黑色的,西方音樂史封面是一副油畫,這兩本我個人感覺很專業,尤其是西方音樂史,內容精練翔實,對于初學有很好的幫助。
這個問題問題問得不太好回答。
首先,音樂的范圍很廣,可以分出若干類別,每一種類別都有很多專業的書籍,不太清楚您所關注的是哪一類,紅包什么的無所謂,我就按我的喜好給您推薦一種吧。
內容介紹:
作為面向大眾讀者介紹欣賞傳統音樂的最佳途徑之一,本書按歷史脈絡由古至今對西方音樂的發展進行了梳理。貫穿全書的言簡意賅的講述了廣闊和多樣的音樂視角與思維方式,從而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人類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古典音樂和我們存在于同一時空,或許彼此可以成為知音;它又為人類創生出別一世界,引領我們進入幸福喜樂的天堂。這本書是古典音樂初識者、愛好者的輕松的向導,相信它能提供給您一個徜徉古典音樂世界的好機會。
阿呆是過來人,也曾經在八十年代瘋狂地喜歡詩歌。能閱讀一本好的詩歌,比現在吃什么都香。
阿呆記得,那時候最好賣的雜志就是《武林》、《詩刊》、《星星詩選》……
《武林》當然不用說了,一部電影《少林寺》帶動了一個武術產業的爆發,習武成了一種風潮。
一文一武。朦朧詩也一樣風靡全國,同學們聊天,社會上聚會,不會背誦幾首朦朧詩,那就是落伍,就像現在不知道明星的隱私一樣,是落伍了,土了。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當時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一統詩壇的局面,為詩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給新時期文學帶來了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
阿呆記得,每次上學的路上,路過親戚家的書報攤,阿呆都要停留一下,找一下最新一期的詩歌雜志,讀上一兩首,然后才往學校去。
在學校的聊天和嬉鬧中,我們也常常以詩歌為對白:
甲同學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乙同學回答:“點燃無聲的煙卷,給這午夜致命的一槍!”
丙同學:“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現在想想有些搞笑,但是,那時候的詩歌所表達的精神,卻潛移默化地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中。
朦朧詩是那時候最純凈的精神食糧。
北島、顧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楊煉、芒克、海子、牧野、食指、車前子等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
阿呆曾在重慶北碚買過一本海南出版社的《五人詩選》,黑色封面的,那是阿呆最喜歡的一本書,曾經陪伴阿呆走南闖北的。這本書是選了:江河、楊煉、北島、顧城、舒婷的詩歌。百讀不厭。
阿呆認為,朦朧詩之所以在那個時期爆發,是因為八十年代的開放,經濟和思想上的開放,讓剛剛經過長時間壓抑的知識青年,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感。但是,又不能很直白地表達,所以通過模糊的、朦朧的、意向的來表達。他們在詩作中以現實意識思考人的本質,肯定人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注重創作主體內心情感的抒發,在藝術上大量運用隱喻、暗示、通感等手法,豐富了詩的內涵,增強了詩歌的想象空間。
我們來欣賞一下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吧:
“也許我們的心事/總是沒有讀者/也許路開始已錯/結果還是錯……”舒婷《也許》
——答一位讀者的寂寞
“假如我的胸口,不能/為你抵擋所有打擊/親愛的,你要勇敢些。”舒婷《礁石與燈》
“一切都是命運 /一切都是煙云/ 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北島《一切》
“如果鮮血會使你肥沃/ 明天的枝頭上 /成熟的果實 /會留下我的顏色 ”北島【結局或開始——獻給遇羅克】
“如果海洋注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注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北島【回答】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顧城《遠和近》
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墻——顧城《小巷》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種子。只有經過埋葬,才有生機。——顧城《給我的尊師安徒生》
……
太多了,阿呆就不列舉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阿呆歡迎朋友關注阿呆,一起討論。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現了一個詩,那就是“朦朧詩派”。
“朦朧詩派”以北島、舒婷、顧城、楊煉、芒克、江河為代表,他們受西方現代主義詩歌影響,用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手法,表達內心的思考、情緒。他們的詩,多用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義性,所以被人們定義為“朦朧詩”。其實,他們并沒有形成一定的組織,也沒有像別的詩派那樣發表宣言,反正他們很快開疆拓土,走得快而遠。
最美的朦朧詩:北島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顧城的《遠和近》;食指的《相信未來》;楊煉的《瞬間》等等。
其中,舒婷的《致橡樹》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被一再選入課本,成為朦朧詩的豐碑。
《致橡樹》――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純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遠和近》――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一代人》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以上是我最喜歡的幾首朦朧詩,獻給愛朦朧詩的朋友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推薦路上聽的音樂書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推薦路上聽的音樂書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