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會男童推薦曲目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音樂會男童推薦曲目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對于孩子的音樂啟蒙,不是靠樂器來進行的。這是誤區。對于男孩子來說,心理成熟相比女孩來說要稍晚,而且他們的整體發育相比女孩來說也緩慢,因此,男孩的樂器學習之路,更要比女孩要艱辛。
三周歲,無論男女,學習樂器都還太小。現在要做的,是給孩子做好音樂啟蒙,為將來學習樂器、學習音樂打好基礎。
現在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美感藝術的培養和熏陶越來越重視。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深得大眾喜愛。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斥著音樂因子。沒有音樂的生活,如同沒有佐料的飯菜。同樣,音樂能力的培養,自然備受家長的推崇。對于孩子的音樂素養,作為家長,該從何處著手?
我不是專業的音樂老師,但我自己的孩子學習小提琴2年時間,在這期間,我陪他一起學習,也閱讀了大量關于音樂教育方面的書籍。從這些經驗和書籍中,我總結了孩子的音樂啟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啟蒙時間沒有起跑線
有不少文章、說法,提倡孩子的音樂啟蒙,越早越好,最好從娘胎里就開始,對孩子進行胎教時,給孩子磨耳朵,放歌給胎兒聽。也就是要贏在起跑線。
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絕對。
如果有些父母錯過了這個時間段,也不意味著孩子就與音樂無緣。
任何時間的啟蒙開始都不晚。重點在于孩子的耳朵中隨時隨地有音樂流淌。
兒童音樂啟蒙,從“聽”開始
想要培養孩子的音樂能力,調動他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最好的辦法是隨時隨地的聽音樂。
聽音樂始于樂器學習,在孩子學習樂器前,父母要多讓孩子聽音,增加音感。
孩子的音樂啟蒙教育,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學習樂理知識和學習樂器演奏,而是啟發孩子的音樂潛能,也就是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隨時隨時的聽音樂,也就是磨耳朵,并配合一些肢體律動。
聽什么呢?
說到啟蒙,就涉及到要啟蒙些什么內容。要給孩子聽些什么呢?
有說要給孩子聽古典音樂,有說要放兒歌,有說要帶聽音樂會,眾說紛壇。
其實,什么內容并不是太重要。古典音樂、兒歌、流行歌曲、爵士樂、民歌、廣場舞等等,甚至爸爸媽媽自編自唱的歌曲都可以,主要通過聽音,讓孩子感受音樂的節奏、律動,培養樂感,為將來學習樂器和聲樂打下基礎。
特別是媽媽的歌聲,對于孩子來說,是最動聽的音樂,媽媽的聲音孩子聽得最多,最方便也最喜歡,媽媽在家帶孩子時,順便唱歌給孩子聽,不但刺激聽覺,更能增進親子關系,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而這個甜美又有用的方法,不需要花錢,也不需要假手他人。
啟蒙的形式
孩子的音樂啟蒙,最好的開始之地是家中。父母自己能唱給孩子聽最好,如果沒時間,就經常放歌給孩子聽。與孩子一起玩音樂律動游戲,配合肢體動作更好。還可以找一些可以發聲的玩具或利用家中的器具,一起玩敲敲打打的游戲,與孩子享受歡聲笑語之際,訓練孩子對聲音的辨識和聽力。說到利用家中的器具,廚房是個好地方,做飯之余,與孩子來一場鍋碗瓢盆奏鳴曲,一定很有意思。
要不要參加培訓班
對于要不要參加培訓班,如果有好的音樂啟蒙機構則可以選擇?,F在主流的比較好的音樂教學啟蒙方式是奧爾夫音樂,前提是正宗的。很多機構雖然掛著奧爾夫音樂的名頭,實則沒有繼承其精髓,需要父母仔細斟酌。如果決定要去參加培訓班(團體,非一對一),孩子的年齡最好在4—5歲之間,因為,這時,孩子可以理解老師的要求,而且也可以坐的住,對老師開展的教學活動可以參與其中,獲得的培訓效果較好。
最后想說
最好的啟蒙老師是父母
最好的啟蒙地方是家里
前提是父母要有心和用心。
你好,我覺得選擇樂器首先要從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出發??紤]清楚是學習民族樂器還是西洋樂器。不要小看這個問題,對于孩子來說,初學的樂器很可能影響到他審美情趣的形成。比如孩子初學的樂器是一把小提琴,以后他可能十分酷愛西洋管弦樂曲。孩子初學的樂器是一把京胡,以后他可能是個京劇迷。
其次,選擇樂器要看孩子的聽力條件。
如果讓孩子學習二胡、小提琴一類的弓弦樂器,需要注意這類樂器是沒有固定音高的。孩子學習這類樂器要靠自己的聽力去校音。如果孩子聽力不好,學習這類樂器是困難的。可以用各種高低不同的音調(如動物或汽車喇叭的叫聲等)讓孩子模仿,試試孩子的聽力。一般地說,孩子如果能正確地模仿所發出的音調,便具備學習這類樂器的聽力條件。反之則不宜立即學習這類樂器。
3-6歲是孩子音樂發展的關鍵期。但在這個時候孩子的聽力發育還不成熟,所以很多孩子對音準概念掌握還不好。學習是有固定音高的鍵盤類樂器比較好,如:鋼琴、手風琴、風琴、電子琴等。這類樂器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很容易在自己的彈奏中獲得穩定、準確的音高感。在買了這類樂器后,要注意經常維修(尤其鋼琴),因為鋼琴的琴弦易松動,音不準對孩子的耳力的發展是有害的。
孩子好動就引導他一起自制教具吧!
利用廢汽水瓶蓋、酒瓶蓋用細鉛絲串起來制成有趣的小串鈴樂器;
利用兩個醫用小藥瓶或兩個兩半的核桃殼、兩個小蝶、兩把木尺制成小響板樂器,相互敲擊,能發出清脆的咔咔聲;
可利用空膠卷盒、空飲料桶、易拉罐、小瓶子、塑料小盒等物品內裝米粒、綠豆、沙子、碎石子等制成沙錘;
用幾根細竹竿、圓柱形木棒或一把筷子互敲,加上布條、彩綢等裝飾,做成響棒、響筷等樂器。
當孩子自己動手制成樂器,敲打發出悅耳的聲音時,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歌聲更動聽了,表情更豐富了。
以后,他們就會把平時那些不起眼的物品收集起來,視為珍寶,積極參與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樂器。多動手,有助于學生對音樂興趣的培養。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會男童推薦曲目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會男童推薦曲目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