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劇的電影推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音樂劇的電影推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音樂劇后來傳播到美國,并在美國得到高度冶煉和發展。美國紐約的百老匯,視其為音樂劇中心,甚至將音樂劇統稱為百老匯音樂劇。美國音樂劇的內容,偏重于談情說愛及幽默風趣,音樂輕松愉快,演出方式往往比較富麗堂皇,但仍不失其主要風格。其典型代表人物科恩人稱“百老匯音樂劇之父”。
20世紀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格什溫的《開始奏樂》(1927年)、《瘋狂的女郎》(1930年)、《我為你歌唱》(1931年)以及1935年創作的黑人民間音樂劇《波吉與貝絲》,其中的《我為你歌唱》因為劇中諷刺了美國總統選舉中的弊病,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并成為第一部獲得“普利策獎”的音樂劇。
自20世紀20年代起,百老匯名家輩出,經典佳作頻頻登臺,商業操作生意興隆,持續鑄造數十年的輝煌。百老匯音樂劇發展史上,除科恩、格什溫兄弟等風云人物外,在40、50年代有過密切合作的作曲家羅杰斯和劇作家哈默斯坦也為音樂劇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他倆合作的《俄克拉荷馬》于1943年3月在紐約圣詹姆斯劇院首演,獲得空前成功。這是一部反映農村青年愛情生活的故事。其中女主人公勞芮做夢的場景,描寫夢幻中與戀人克萊的綿綿情語——雇工加德與克萊斗毆,勞芮相阻——勞芮在加德追逐下奔跑、掙扎……最后從夢中驚醒。德蜜爾在這里巧妙運用雙人舞、三人舞,與劇情和諧巧妙的結合,舞姿舞步做了民俗化、美國化的改革,以區別古典概念的芭蕾舞。《俄克拉荷馬》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成功實踐了多種要素的完美綜合。此后,羅杰斯和哈默斯坦又合作完成了《旋轉木馬》、《南太平洋》、《國王與我》。還有一部中國觀眾十分熟悉的音樂劇。這就是《音樂之聲》。這部音樂劇后來被搬上了銀幕,作品中的許多歌曲,可謂膾炙人口,流傳甚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劇的電影推薦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劇的電影推薦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