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肢體音樂古詩活動目標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肢體音樂古詩活動目標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個人比較贊成這種創新,孩子身體得到了鍛煉,在無意識中還學會了背誦很多經典的詩詞,這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嗎?未來如果在考試中遇到孩子們在廣播操中學過的古詩詞,學生大概都會感激學校當年的創新之舉吧!
相信學生、家長都不會排斥這樣的教育形式和內容的創新,當然在最開始很多學生可能稍微有些反感吧(任何形式和內容的創新在最初都會有反對者)!
這些年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在廣播操這件事上都在下功夫,足球操、籃球操、形體操、韻律操、民族舞這些創新的形式層出不窮,最初不管是家長還是網絡上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但是漸漸的這些反對和質疑的聲音都變成了支持,因為在堅持中看到孩子的改變,孩子變的更活潑自信、孩子更喜歡這種多元化的自我表達的方式(不再是孩子們認為的古板的課間操)。
對于這種把古詩、京劇融為一體,孩子邊唱邊跳操的形式,我們舉起雙手雙腳表示支持,希望在未來這種形式能夠在全國各地得到推廣,當然我們更希望每個學校的相關課題小組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地方文化的特點,研發出更多有趣的、有深度、有文化、有內涵的廣播體操。
未來在網絡上我們看到古詩廣播操、英語廣播操、民族舞廣播操和各種好玩有趣的廣播操,這樣的一些創新都是在積極的推動整個教育體系的素質創新,這不是一件大好事嗎?
對于題主所說的這件事,本人認為是極好、極好的!
首先課間操的存在就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再加入京劇、詩詞和京韻歌曲等傳統文化元素,無形中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浸染了傳統文化,一舉兩得的事情!
傳統文化的斷代,是從孩子開始的!如果沒有長輩或學校的傳授,他們得到的僅是來自書本的知識,書本中的知識除了其中的詩詞或古文或歷史,更多的傾向于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要真正的傳承下來,學校應該承擔授業者的身份,這樣才能讓更多傳統文化的精華傳承下來!曾經看過一篇采訪,當代的青少年一代只認梅艷芳,不認得梅蘭芳是誰?如今看來,也不全是他們的過錯!.
記得央視戲曲曾分享了一段《京劇廣播體操》,首次把戲曲程式化動作融入到大眾健身理念的這套體操,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套“戲曲廣播體操”!它的受眾群體不只是學生,還包括成年人和老年人!
好啦,說了這一通,本人對這個學校的做法表示認同,也全力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肢體音樂古詩活動目標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肢體音樂古詩活動目標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