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夏季小眾音樂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夏季小眾音樂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樓主的問題有點大,我嘗試回答一下。
首先.娛樂至上的今天,綜藝節目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已滲透到方方面面,這些小眾文化都不可避免,這是大環境的影響。
其次,這些綜藝在未播出之前.沒有人能確定一定會火,因為不管是嘻哈街舞還是樂隊方面的綜藝,在國內以前都沒有過。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相信制作方這些都是考慮在內的,要么不火,要么肯定大火。
第三,小眾文化的受眾日益增多,市場越來越大,是時候需要這樣一個平臺和出口去展示了,所謂水到渠成。
最后,談一點感想,作為一名音樂愛好者,衷心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通過這些綜藝去了解,去喜歡,這些小眾文化,去支持這些懷揣夢想的人。
面孔樂隊作為資歷最深成立時間最長的樂隊現身綜藝節目現場,著實讓人心潮澎湃。
這個歷經萬千在搖滾圈打拼三十年的老牌樂隊,平均年齡可能比參賽的其他樂隊都要大。
這樣一支老牌樂隊,全然沒有和年輕樂隊競技的必要,但高曉松給了一個他們出現在這檔綜藝中的最佳解釋。
正如老狼覺得參加《歌手》沒有意義,他卻說服老狼說你得讓觀眾知道民謠發展脈絡一樣,面孔的到來,也暗藏著科普中國搖滾樂發展史的意義。
時隔三十年,面孔依然有著上世界90年代的演出狀態,舞臺揭幕后的第一個亮相鏡頭,果味vc給出了“這路子夠野”的畫外音。
《夢》的前奏一響起,瞬間將回憶拉回到三十年前,主唱陳輝的嗓音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任何瑕疵,通透清亮富有穿透力的聲音,極其抓耳。一聲吶喊下,經典搖滾范兒顯露無疑。
貝斯通常在樂隊中是存在感最低的一個樂器,因為音色低沉厚重而常常被清亮刺耳的吉他搶占風頭,甚至貝斯手會被樂迷們嘲笑找女朋友只能找吉他手剩下的。但面孔樂隊的貝斯手歐洋卻是個例外。
自1994年隨“魔巖三杰”(竇唯、張楚、何勇)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驚艷亮相后,歐洋在堅定自己走搖滾之路的同時,知名度也急劇上升。
他帶著京腔說自己還是覺得挺驕傲時,眼里泛著淚光,心里一定五味雜陳,因為這閃爍的淚光中包含著怎樣的心酸隱忍和堅持,唯有他一人知曉。
愛奇藝之前因為搞了《偶練》和《中國有嘻哈》它的綜藝才算真正火了起來
其實前面馬東和高曉松弄的《奇葩說》后來也慢慢火了,但近兩年口碑卻又開始被人踩了
但這次《樂隊的夏天》,可以說還是可以的。
畢竟請來了好多老牌樂隊,像是反光鏡,還請了好多有歌迷基礎但樂隊如盤尼西林,痛仰等等
但是為什么這個綜藝的討論熱度不夠,我覺得還是大眾審美的問題,畢竟樂隊主要是混音樂節,屬于一種小眾風格。主流音樂還是那些流行音樂。
但這個綜藝是開啟了樂隊綜藝先河
我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關注他們
畢竟真正有實力的人都不會太差
所以樂隊的“夏天”會到來,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以上
我認為還沒來,總結一下幾點。一中國流行音樂發現的歷史并不長,所以樂隊的發展也不長。大眾對音樂的認知和喜好更多的還停留在網絡歌曲,口水歌等相對比較初級和沒有太多藝術和技術含量的歌曲。更不要說喜歡樂隊的表演。
二 在樂隊發現的早期確實火過一段時間,涌現出像唐朝樂隊,零點樂隊等等。而且一些經典的歌曲也在這一時期被傳唱和創作。大家熟悉的《無地自容》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但后來樂手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空擋,直到現在也沒有在出現一只讓大家記得住的樂隊。
三 總得說來樂隊的演出在國內還是缺少市場,他們的主要演出就是集中在各種音樂節,酒吧等極少的場地和市場。所以樂隊的夏天我們還得等。
6月初,《樂隊的夏天》迎來了第二期的開播,熱度比上期高了許多,在第二期中,殺出了幾只黑馬樂隊,引來了許多觀眾的關注。例如:“斯斯與帆”和“九連真人”兩只樂隊,以前是零知名度,憑借當晚不俗的表現和獨特的嗓音闖進大眾的視野,好評如潮,呼聲很高,難免會讓人產生“樂隊的夏天”真的要來了。但在當今社會“全民樂隊”還有一些現實的問題,所以樂隊的夏天真的到沒有到來,恐怕還得再等等,觀望觀望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夏季小眾音樂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夏季小眾音樂活動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