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游子吟的活動反思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音樂游子吟的活動反思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教學改革,特別是課堂教學改革,喊了幾十年了。個人認為:所謂改革就是在傳統教學基礎上,加上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教學,完全沒有跳出傳統的啟發示、因材施教等教學范疇。個人認為:科學、技術較過去有非常大的提高,人類改造自然、戰勝自然的能力突飛猛進,遠遠超越古人,但人類思想還沒有完全超躍古代春秋末期,戰國初期諸子百家的思想、理念。教育、教學也是如此。正因如此,我們紀念萬世之師——孔子,學習他的理念、方法、手段、措施等,如“因材施教”、“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即啟發示等。教育的對象是學生,他們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喜怒哀樂,思想易波動,可塑性大,因此把教師譽為“人類靈魂工程師”,因此自古以來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起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學中是必然的主體,只是因教師個人——性格特點、人格魅力、知識結構等而有所不同。學校是教育的主戰場,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當然以教學為中心。教育最終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材,質量是當然的生命。個人觀點,一家之說,僅供參考!!!
謝邀。說一下我很個人的觀點。
首先,這4句話的核心是“質量是生命”。“是生命”這3個字已經是最沉重的注解,還有什么能超過生命呢?“質量”又是什么呢?很顯然是指成績,對于課堂就是知識掌握程度。因為“有效課堂”的“有效”肯定是要能檢測的,情感、思想、價值觀等沒辦法用“有效”來衡量,既使找出一些指標,一節課也衡量不了。所以,這4句話是專家們針對當前以考試為目的學校教育提出來的。
據于以上分析,下面再談以知識為目標的課堂教學。
一、圍繞知識目標,肯定要以“教學為中心”。這是課堂定位,“教學”就是教知識。由于學生才是知識的受體,考核“有效”與否本質上是考核學生的知識掌握,進而反映老師的教學效果。所以,“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這是角色定位。
二、把位置定好了,如何實施教學才能高效呢?
針對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目前全國出現了很多模式。昌樂二中的“271”學案導學式、杜朗口的“336”分組討論式、還有問題情景式、設疑探究式等等。
在我看來,本質一樣。就是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只是組織與點撥。區別在于學生自學時間的長短和自學方式(做題還是討論為主)。之所以出現這么多大同小異的類型?主要是學校為了打出自己的名氣。
三、進一步挖掘模式核心,高效的點在哪里?
內因與外因的契合度高。無論看書做題式還是討論式,本質上是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學生主動學,這是高效的內因。與之配套的外因,是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欲望的?實際上所有的模式都是通過設計逐層深入的問題來實現的。區別在于,做題式是讓學生看書把思路寫出來,這個環境需要靜。討論式是讓學生把思路說出來,這個環境也需要靜,這個靜是指不出現與問題無關的雜音。情景式是老師問學生答。
調動學生內驅力的難點是什么?是讓學生心靜。無論做題還是討論,都必須讓學生回歸自我,心中只有“我”,沒有“他”。才能進入一個學習狀態,從而達到學習的深度。否則,就是走形式,學生成績不可能提高。許多學校學了模式不成功的根源就在于此。當然,讓學生入靜肯定是花了一定時間和精力來培養的。要想學到精髓的學校,只需去學這個就夠了:人家開始是如何訓練學生入靜的?成熟環節已只是展現形式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游子吟的活動反思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游子吟的活動反思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