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活動韻律是什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音樂活動韻律是什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 韻。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 韻部。
句子押韻,不僅便于吟誦和記憶,更使作品具有節 奏、聲調諧和之美。一首詩有沒有韻,一般人都能覺察得出來, 而要說明什么是韻卻不那么簡單。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什么是詩詞的韻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詩詞,如果沒有了韻律,那么就不是詩詞了,而是打油詩,順口溜了。
韻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
一是平仄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
二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
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有規律地重復出現。
在這幾個方面都來原自漢語語音的特殊體現,就是單音節語素占優勢,有聲調。
在詩詞中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要好,運用的自然,讓詩詞有動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不恰當,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的感覺,這是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應該說這種情況并不常見。兼顧韻律的和諧與意境的優美是古代詩人基本功。
我認為詩詞的韻律一般指的是平仄押韻,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二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一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復出現。這三個方面都來自于漢語語音的特點,就是單音節語素占優勢,有聲調。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用得過多過濫,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甚至以文害義,六朝到初唐的駢體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是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詩的韻律特征,是區別于其他文學體裁的標志。是語言節奏性和旋律性的審美感受。所以,我們常說“詩歌要具有音樂性”,這個“音樂性”指的就是韻律。
韻律一詞是音韻和樂律的結合,是對語音審美的感受。劉勰 的《文心雕龍.聲律篇》中是這樣講的:
夫音律所始,本于人聲者也。聲合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樂歌。故知器寫人聲,聲非學器者也。故言語者,文章關鍵,神明樞機,吐納律呂,唇吻而已。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宮,徐呼中征。夫宮商響高,徵羽聲下;抗喉矯舌之差,攢唇激齒之異,廉肉相準,皎然可分。今操琴不調,必知改張,攡文乖張,而不識所調。響在彼弦,乃得克諧,聲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哉?良由外聽易為察,內聽難為聰也。故外聽之易,弦以手定,內聽之難,聲與心紛;可以數求,難以辭逐。
詩詞的審美在于口耳之間,語言流暢,不相互干擾;字音和諧,與樂律相合;所表聲情,要符合內容。
又詩人綜韻,率多清切,《楚辭》辭楚,故訛韻實繁。及張華論韻,謂士衡多楚,《文賦》亦稱不易,可謂銜靈均之馀聲,失黃鐘之正響也。凡切韻之動,勢若轉圜;訛音之作,甚于枘方。免乎枘方,則無大過矣。練才洞鑒,剖字鉆響,識疏闊略,隨音所遇,若長風之過籟,南郭之吹竽耳。古之佩玉,左宮右征,以節其步,聲不失序。音以律文,其可忽哉!
對漢字發音的規律,要有所了解。高明的作者會“練才洞鑒,刨字鉆響”,我們常說作詩需要“煉字”,一字一字的推敲,推敲字音、字形、字義。詩詞尤其要講究字音,字音的組合如“古之佩玉,左宮右征,以節其步,聲不失序”,節奏有序,高低和諧。
王永義先生寫過一本《格律詩寫作技巧》,是我的入門工具書,簡明易懂,推薦。
他編了一個口訣,我再給精簡一下,撈干貨如下:
格律不難記,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為平仄平。
上下句要對,鄰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連同。
七言去兩字,五言不費功。
大概意思是:以七言詩為例,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格律。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應該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下句(就是1、2句,3、4句,等等,是互為上下句的)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對立。鄰句(就是2、3句,4、5句,等等,是互為鄰句的)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個字一定要防止出現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鄰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個字應防止全平或全仄。七言詩的格律去掉最前面(注意,一定要是最前面的)兩個字,就成了五言詩的格律了。
有些口訣,只是個大概,并不嚴謹。比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其實,因為要防孤平和三連同,有時一三五也必須論;而因為拗救(關于拗救,有興趣的自查,也不展開說了)和特殊句式的存在,有時候,二四六也沒那么分明。比如,鄰句粘即成,也有折腰體,是不粘的。
再解釋一下平仄。仄,就是不平的意思。那么平呢,以現代的新韻(普通話)為例,就是一二聲,陰平和陽平。自然,三四聲就是仄了。古代的平水韻是按平上去入來分四聲的,現在普通話里,入聲消失了,部分地區的方言還有保留,有興趣的自己去找找,不贅述了。
雙句的最后一字為平聲韻腳(當然,也有仄韻詩)。單句,第一句的最后一字,七言多為平聲韻腳,五言多為仄且不押韻,其余單句最后一字均為仄。
最后是對仗,律詩的頷聯和頸聯要求對仗,這是常規要求,但也存在偷春格。還有錯綜對,扇面對,句內自對,等等,比較復雜,也不在此贅述了。有興趣的都可以自學。
入門以后要進階的話,推薦王力的《詩詞格律》,還有林正三的《詩學概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活動韻律是什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活動韻律是什么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