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活動消防員教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音樂活動消防員教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人們對現(xiàn)實失去信任的時候,就會希冀于未來,所以陶淵明才能描繪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的美好社會,英國人托馬斯·莫爾才會創(chuàng)作出一個奇鄉(xiāng)異國的烏托邦。亳無疑問,現(xiàn)在的教育也讓我們失去了信任,我們也需要理想中的教育以慰藉自我。
作為一名老教師,曾經(jīng)與孩子們一起在操場上、教室里快樂而幸福著,現(xiàn)在卻倍受操場和教室的煎熬,雖心有余,奈何力不足。因而才要和大家一起去“理想”教育,實在是可悲!
我把我的教育寄托在理想中,雖然可悲,但總歸能表達出我深深的擔憂和殷殷的希望。
首先,我給所有的家長們鞠個躬,敬請饒恕一位老教師面對如今教育困局的無可奈何。也請原諒我下面要描述理想教育的自欺欺人!
我理想的教育應該是:
*校園里秩序井然,充滿歡樂!
當你早晨走進校園的時候,你會看到操場上一個班級挨著一個班級的學生整齊劃一地跑早操,一、二丶三、四的口號聲此起彼伏,響徹云霄。當你大課間走進校園的時候,印入眼簾的是操場上的孩子們跳著節(jié)奏歡快的自由操,動作輕曼而整齊,快樂的氣氛彌散著,仿佛一幅美麗的畫卷,你會被深深地陶醉。當你上課走進校園的時候,你會聽到那一間教室里學生的書聲朗朗,這一間教室里老師的聲音柔和而高亢,另一間教室里時不時會傳出一陣笑聲。當你課外活動走進校園的時候,你會被操場上打藍球的、打乒乓球的、打排球的、踢足球的、跳繩的、拔河的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所感染,會有躍躍欲試的沖動。你還會在圖書室、閱覽室里看到一個埃著一個坐在椅子上靜靜讀書的孩子們,聽到的只有嘩嘩的翻書聲……
*教室里朗朗書聲,和諧溫馨!
教室是孩子們的主戰(zhàn)場,我們會看到每間教室都安裝了電子白板,它的上方書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個大字。教室兩側的墻壁上布置了一些可愛的貼畫。教室后邊是學習園地,上邊掛滿了孩子們的繪畫、書法作品和優(yōu)秀作文。教室里桌椅整齊,窗戶明亮。上課預備期間,每間教室都響起了嘹亮的歌聲,孩子們用歌聲迎接他們的老師。上課了,老師在講臺上微笑著環(huán)視他的學生是否到齊了,然后用高亢而溫潤的聲音宣布上課了。課間或許會有一只粉筆頭準確地落在某個學生的桌上,一陣輕輕的笑聲在教室里響起,那個學生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課堂又恢復如初。老師的提問,學生們踴躍地回答著,有時難免一陣爭論,老師只是站在教室的過道中,靜靜地聽著,突然有個學生說:還是聽聽老師的。爭論馬上平靜了,孩子們用渴望的眼睛看著老師,老師微微一笑,然后井井有條地釋疑解難……
*學生們文明禮貌,健康成長!
課間的時候,樓道里走來一位老師,學生們看見了,馬上讓開了道,還說著“老師好”,老師微笑著頻頻點頭還禮。有兩個同學吵架了,旁邊有一個學生馬上站在了他們中間,其他的學生紛紛上前勸解,一會兒兩個人便言歸于好,相互道歉。上課遲到了,打一聲報告走進教室,不忘給老師和同學們說聲對不起。有同學玩游戲了,班主任帶他到教師辦公室,嚴厲地批評他,讓他寫書面檢查,還要讓他在班會課上做檢討。他知道自已錯了,態(tài)度誠懇地向全班同學道歉,同學們用熱烈的掌聲鼓勵他,班主任摸摸他的頭說:我信任你。從此,他再也不玩游戲了,因為他明白老師和同學不但原諒他,還尊重他……
*教師們恪盡職守,教學相長!
教師辦公室里,老師們有的低頭寫教案,有的認真批改作業(yè),有的在熱烈地討論某個問題。上課預備鈴還沒響,有課的老師已經(jīng)拿著教具去教室們前候課了。課堂上講課條理清晰,答疑解難精確簡明。有學生打瞌睡了,老師說:你站著聽一會兒,覺著不困了就自己坐下。有學生犯錯誤了,老師批評很嚴厲,但絕不會粗口粗手,傷害學生的自尊和心靈。年輕教師總愿意向老教師請教疑難問題,有空閑時間就去聽老教師的課,老教師也誠懇地去聽年輕教師的課,從他們哪里學習新教法……
我愿教育像春天一樣生機勃勃,像秋天一樣碩果累累!
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要看你心中的教育目的觀了,也就是說,你覺得教育是為了什么?
在世界教育思想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論有:社會本位論、個人本位論、教育無目的論。
1、社會本位論
這種觀點主張教育是為社會發(fā)展服務的,社會的需要是教育的最高原則。的代表人物有:赫爾巴特、涂爾干、巴格萊、凱興斯坦娜、諾篤爾普……
比如我們現(xiàn)行的分班級上課,屬于課堂教學類,它是德國赫爾巴特的觀點,德國已經(jīng)普及義務教育300多年了,教育為社會服務,德國的職業(yè)教育很發(fā)達。
這樣的教育目的下,好的教育就是強調讓孩子成為社會的成功人士,事業(yè)成功,職業(yè)成功。
2、個人本位論
主張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育人,也就讓人成為“人”,所以強調教育要順應人的發(fā)展的需要,代表人物是法國的盧梭。
《愛彌爾》強調的是尊重孩子,不要強加給孩子。
這樣的教育目的觀點下的最好的教育,看重的是用一顆愛心去育人,教書是其次。也不能揠苗助長。
3、教育無目的論
認為教育本身沒有自己的刻意的目的。代表人物:美國教育家杜威、中國教育家陶行知。
他們認為“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教育即生長”、“從做中學”教育就是“人們經(jīng)驗的不斷的繼續(xù)改造”,教育本身就是目的,因而教育無目的。
這個觀點之下,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知行合一,從實踐中去學習,增長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而不是老師和家長告訴他答案,讓孩子在自我教育中提高,教師只是引導。
總結:老師明白了“我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學生明白了“我的學習目的是什么”,才能明白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你覺得上面三種,那一種好?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最近,聽見有人說,“如果我有錢了,就給我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學校。”她這句話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可是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有的人認為上國際學校就是最好的教育,有的人上最好的重點學校就是享受最好的教育。其實,能夠享受最好的教育,并不是上那些貴族高端的學校,而是父母首先成為一個最優(yōu)秀的人。因為最好的教育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若愛讀書,孩子自會讀書,父母若愛音樂,孩子自會喜愛音樂,父母有畫畫的興趣,那么孩子耳熏目染,或者家庭成員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有這樣的興趣與愛好,都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因為一個家庭的氛圍會直接影響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孩子對事物有著正確的判斷與決策的能力。還要培養(yǎng)他自信,勇敢,堅韌的性格。對善與惡識別的能力,對惡應該采取什么方法,面對不利環(huán)境如何去抗爭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家長去完成。
我們很多家長認為只有到好的學校遇到好的老師,就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但實際上影響孩子一生的是家庭環(huán)境,是父母的格局與方向。我們很多人都本末倒置認為學校是教育孩子的地方,但我們有沒有想過,老師一個人要教育三、四十人,老師只是傳授知識,很多做人的道理都需要家長來完成。我們很多人的思想還沉浸在古代思想下,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傳授或者教授道理,可我們有沒有想過,現(xiàn)代教育是一個老師面對很多很多的學生,不是以前私塾,僅僅幾個孩子,以前的老師是一個人教一天課程,那肯定能夠講授道理,而現(xiàn)在各門學科都是不同的老師,老師就40分鐘,在講述課程中,有的孩子聽講很認真,有的在走神。
社會大環(huán)境是應試教育,是分數(shù)決定命運,老師也側重講授知識。所以品德方面的養(yǎng)成還需要家長來完成。而且,只有父母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學習的習慣,才能保證孩子的學習的效率與質量。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影響終身的老師。
另外,我們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若家長總讓他在“室內生長”只知道學習,不參與生活實踐與勞動,他經(jīng)不起任何風雨。我們有時要創(chuàng)造適當?shù)臋C會與條件,通過漸進的體育鍛煉或者一些農業(yè)勞動、家庭勞動等,讓他自己獨立經(jīng)受挫折,磨練他的意志。孩子只有在苦中才會感受到甜,在惡略環(huán)境下能夠明白生活的艱辛,若總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下,遇到困難,就會致命的打擊,或怨恨家長或抱怨社會。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太幸福,所以內心太脆弱。
我們的孩子,要讓他學會感恩,學會真誠的感激父母,學會積極向上的品質,并學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臺階,讓他能夠在社會復雜的環(huán)境中學會生存,學會應變能力,學會輕松自在的生活,體會人生的幸福與價值。
總之,最好的教育不在學校,而在于家長自己手中。
生活中的小事情,
變成美麗的音符,
穿越歲月的長河,
留下經(jīng)典的記憶。
我把生活變成詩,
你也能做到!
小詩開滿園,
在這喧囂的社會中,
找到心靈棲息的地方,
給你輕松,休閑,快樂!
編者茹立文,文學愛好者,喜歡寫詩。
愿生活因詩而美、因詩而亮!
圖片自網(wǎng)絡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活動消防員教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活動消防員教案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