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活動中最難掌握的是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音樂活動中最難掌握的是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也算是個搞音樂的,起碼能作曲、編曲,我就說一下自己的體會吧。
首先,學習一樣樂器是必要的。你學習樂器的過程就是你學習音樂,理解音樂的過程。從古到今沒有哪個音樂家不會樂器,通常都是會好幾樣。你會吉他和鋼琴,這很有優(yōu)勢,因為這兩樣樂器都比較主流,又都可以獨奏,掌握它們對你的音樂創(chuàng)作一定很有幫助。我是學鋼琴的,我也推薦你深造鋼琴,因為鋼琴的右手旋律,左手和弦的基本演奏方式很利于你從和弦的角度理解音樂,復雜的各種伴奏風格也可以助你理解主旋律和伴奏的呼應。
你還提到了樂理知識,視唱練耳什么的。對于基礎的樂理知識,從事音樂行業(yè)的人都要掌握一些,因為它是我們彼此交流的工具。不過我個人認為懂一些基礎的就夠了,不要在這些書本上花功夫。真正的音樂知識,是很難寫在書本上的。
對于聽音樂,我不想人云亦云地說一定要多聽。聽音樂對于創(chuàng)作的確十分重要,但我認為如果你喜歡音樂,平時正常聽就夠了。音樂不是聽的越多就吸收的越多。不要非去聽自己不喜歡的所謂好音樂。聽音樂應該是快樂的事情??梢試L試用樂器比如鋼琴,把自己喜歡的旋律演奏一下。
上文提到了和弦。和弦這東西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通過掌握幾個常用的和弦組合,在它們的輔助下,你的曲子很容易寫好聽,它可以降低作曲對于一個初學者的難度。壞處是,你很容易被和弦限制住,而且光靠和弦是寫不出真正的好曲子的。不過還是建議你學一下和弦,你將來也許會被和弦限制,不過慢慢你就能跳出來,讓和弦為你所用。
對于作曲靠感覺這種說法,我不敢茍同。靈感只是學識的一種釋放形式,對于音樂來講,這學識指的就是平時你聽的,演奏的,接觸的音樂旋律,在你腦中積累沉淀,并加入你自己的理解后形成的產(chǎn)物。這點我感同身受。
以上的內(nèi)容大概說的都是作曲。我認為作曲和編曲是相輔相成的,而其中作曲又是編曲的基礎。你初步掌握一些作曲能力之后,就可以嘗試分聲部,加伴奏成分,為編曲先打下些基礎。
練習樂器是要下苦功夫的,要堅持。但是對于聽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這些事情,還是以一個好心情來做吧,心情不好時不要勉強。
最后就是,千萬不要著急,不要有什么負擔。要保持對音樂的熱愛,和對自己的信心。
根據(jù)歌詞把大腦中想好的旋律按照相關規(guī)則寫出來
——但是,不能和已經(jīng)發(fā)布的作品雷同。
不好詳細些,正規(guī)學習要學習基礎樂理等7/8本教材,這些就是“相關規(guī)則”。
你可以先買一本 青少年學作曲 通俗讀本學習一下、感受一下。
有樂理,樂感,重要的是感覺,當然,樂理是最重要的基礎。
例如你心情很開心要你寫一首傷心的曲子,怎樣寫也寫不好。
跟著心情去寫,靈感來了馬上記下。
會吉他和鋼琴夠作曲、配和弦用了,你要配器的話最好有點其他樂器的知識,貝司和爵士鼓也常用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活動中最難掌握的是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活動中最難掌握的是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