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搖籃曲音樂活動教案結束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搖籃曲音樂活動教案結束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的簡短的課文教學,單純的字詞教學,這樣的語文課堂相當地枯燥乏味,有時候,你在臺上講得口干舌燥,嗓子嘶啞,學生在下面玩自己的,有的講小話,有的玩小動作,有的干脆眼望窗子外,注意力一點兒都不集中。這也不能怪學生,試想想,他們都只是七八歲的小不點,能坐在座位上這么久都算不錯了,這樣的語文課根本就不能吸引他們。但是,一到上音樂課或美術課,個個精神百倍,興致極高。我想,是不是能把音樂和美術等帶到語文課堂上去?我試了試,效果還真不錯。在課堂上我盡量給學生創造機會唱,表演,這樣,生性活潑好動的孩子們個個都能參入到我的教學中間來,我充分抓住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知識。我想這也許就是寓教于樂吧。
一 、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并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松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趕海》這一課,在朗讀第一段及最后一段的歌詞部分時,讓學生改讀為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情緒高漲,課堂效果自然很棒。
二、用表演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小學生來講,如果能采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愛動,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欲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學《雪兒》這一課的最后兩段的時候,有意識的把"我"對雪兒的呵護,雪兒終于可以展翅飛翔時的樣子等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的真諦。課后,同學們還不停的將課堂上學到的動作表演來表演去。可見,課堂的內容已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孩子們上課更有興趣了。
要精彩很簡單,桌椅擺成小組交流型的,四人一組,面對面坐著,方便討論互動。
上課前,認真備課,想著那些內容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展現出來。
接著就是仔細思考游戲的各個細節了,最好是讓小組四個人都有機會表現的游戲。
比如《和氏璧》這篇課文,就可以安排四到五人表演:藺相如、秦王、馬兒、仆人,告訴他們,馬兒要叫出聲,一邊跑一邊叫,這樣的效果杠杠的,學生們會非常高興,氣氛也會很活躍,再配上藺相如和秦王的精彩對話,課堂效果非常棒!
可以安排以組為單位,小組之間比賽,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當然,平時上課老師自己也要放得開,肢體,語言等可以幽默點,讓學生喜歡你的課,你自己也會上得很開心。
當然,要注意一點,課堂就那么幾分鐘,你安排的游戲越精彩,時間就會占得多,知識點你就會少講甚至漏講,所以老教師都會選擇中規中矩地講課,新教師初生牛犢不怕虎,往往課堂很精彩,但很多知識點會被忽略掉。
有的新教師教出來的班級成績很好,不是因為他上課上得多好,而是他跟學生年齡差距不大,學生們喜歡他,愛屋及烏,所以認真學習他的課,成績自然就好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搖籃曲音樂活動教案結束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搖籃曲音樂活動教案結束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