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星海音樂學院黨課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星海音樂學院黨課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怎么賞析袁枚的催淚小詩《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一、拗體五絕與救拗方法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屬于仄起仄收的句式:仄仄平平仄,但是在唐詩里經常能夠看到第三個平、第四個平寫成了仄,出現兩種拗體句,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前者最有名的詩句是:野火燒不盡,后者最有名的是:向晚意不適。對句救拗的方式是平平仄仄平改為:平平平仄平,例如:春風吹又生,驅車登古原。
袁枚的這首小詩的首句和“向晚意不適”一樣,是五連仄:白日不到處。白,是常見的入聲字,入聲字都是仄聲。
《苔》的第二句是:青春恰自來,平平仄仄平。這首詩沒有用傳統的救拗方式。除了第二句的“恰”字沒有救拗以外,其他的平仄、黏連、押韻都符合近體詩的要求。
不過絕句是否是符合格律并不重要,詩本來就有古體和近體之分,無需專門為了一個字的平仄而害意。袁枚是詩詞大家,這點雕蟲小技清楚得很。
二、《苔》 ,平凡的美麗后面,藏的是才子的驕傲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這首小詩我也很喜歡,作者用及其平淡的話語贊頌了一個及其平凡的生命,無論多么卑微,春天來的時候,我也有我自己的美麗,雖渺小但從不自卑,牡丹雖有國色,未必如苔花這樣擁有一份安靜而平淡的生活。
想的再多一點,可以聯想到古人“入仕”與“歸隱”的生活,蘇東坡詞《沁園春·孤館燈青》中說過: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斗尊前。
看看袁枚的生平,這首詩何嘗不是作者的自喻呢?
袁枚享年81歲,23歲時在乾隆四年(1739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是清代乾嘉年間三大著名文學家之一。他四十三歲即辭官隱居,在南京隨園著書立說,招生授徒,女弟子尤多,在當時影響很大。他傳世了幾千首詩, 與趙翼、張問陶并稱"性靈派三大家" 。學詩的人無不讀《隨園詩話》。
三、被埋沒的天才與佳作
創作者與其作品被埋沒后突然爆紅,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例如陶淵明、杜甫、張若虛等人都不被時人推崇,他們隔了幾十年或者隔了幾個朝代聲名鵲起,甚至成為總是一流的人物。袁枚名聲很大,文章早就被選入中學課本,但是這首小詩卻是最近才廣為傳唱。
西方也是如此,梵高與畢加索相比,是不是活得就太卑微了。您是喜歡生前風光還是死后揚名呢?
結語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只是一個虛幻的泡影。 作為普普通通的我們來說,辛棄疾的理想太遙遠, 還是靜靜地誦讀這首小詩吧,過我們自己平靜而安詳的生活。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老街味道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白日不到處”:起句就告訴了人們苔生長的環境:它生長在一個連陽光都照不到的陰暗潮濕之處,如此幽暗的環境,竟也能新生出綠意。
“青春恰自來”:這生命的綠色從哪里來?正是這不惹人注意的苔蘚自己綻放出來的。是的,苔花雖小,它卻毫不自慚形穢,一樣充滿著自信,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個性色彩。
“苔花如米小”:小如米粒的苔花也有生命的春天,它也能開花,也一樣會綻放生命的光彩。雖然陽光照不到,生命一樣可以蓬蓬勃勃。
“也學牡丹開”:盡管苔蘚渺小、卑微,不能像牡丹一樣受到人們重視、得到人們的贊譽,但是花期來臨時,它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也能像牡丹一樣競相開放。是的,是花就要開放,不在乎有沒有人欣賞,努力做好自己就行。
其實從苔花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不抱怨生長環境的惡劣,不妄自菲薄,逆境中要堅強,逆風更適合飛翔。我們大多都是一顆無名小花,不必去羨慕別人的精彩。從容自在,執著堅強,就算無人欣賞、無人喝彩,我們也要在最美的季節,綻放屬于自己的最美瞬間??!
這首詩有的體會是:每一個生命體都有自己個的青春,自己的快樂,都向往陽光,美麗。無論生存環境是貧瘠或是富有,亦或卑微,都會綻放屬于自己的那份光輝……
不善言詞見諒……
就不賞析了,從這首小詩的爆紅,你會發現,中國傳統文化里有太多需要挖掘的財富。尤其提醒目前的主流詩人,西方的詩歌還是比不上中國的,西化和晦澀等那些手法還是不適合中國讀者的。希望那些主流詩人多回頭看看老祖先的東西,而不是動輒一溜外國人名。
最近,這首小詩很火,主要是被改編成了現代的歌曲。而且一個支教的老師帶著邊區的孩子唱出這樣一首勵志的詩,本身就會有很強的話題性。
《苔》是清代詩人袁枚創作的一首詩歌。
其一: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其二: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
苔蘚是低等植物,多寄生于陰暗潮濕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詩人能看到這一點并歌而頌之,很有眼光!
為有善心的支邊支教的老師點贊,為尋找前途光明的孩子們祝福!
謝邀請。“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牧丹開。"袁牧的這首小詩,詩境很有深意。在陽光照不到且是陰暗角落里以它頑強的生存方式吐綠長苔,雖說無法和飽嘗陽光普照的鮮花小草比肩比美,被遺忘在角落里,但是苔蘚勇于爭抗不甘寂寞,以它鮮艷的綠苔向鮮花百草訴說苔蘚自有用武之地,百花艷麗供人們觀賞,綠苔作出的盆景亦也受到人們的喜愛。暗喻社會底層的大眾在大環境下奮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同樣也能受到全社會的尊敬,不自暴自棄,勇于闖蕩。沙埋金子終現日,功成名就正當時。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星海音樂學院黨課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星海音樂學院黨課活動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