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師口語音樂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教師口語音樂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其實這個問題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我是更具有發言權的
我本身學習聲樂17年之久,是學習美聲唱法,了解美聲唱法的就會知道,美聲唱法是世界上最科學的發聲方法
比如美聲唱法中會要求你用到頭腔共鳴,頭腔的共鳴位置那怎么訓練咧?
可以在鋼琴上彈練聲曲,‘123454321’一拍兩個音,唱‘i’母音,因為這個元音字母是最好找到頭腔共鳴的發聲位置,每天堅持練習15分鐘。
那中聲區怎么訓練咧?在鋼琴上彈奏‘54321’這五個音,唱‘a’A母音,注意唱中聲區的時候氣息一定要頂住,不能松懈
那低聲區怎么訓練咧?在鋼琴上彈奏‘531531’索咪哆,唱‘u’母音,這個是訓練我們的低聲區的,只有把低中高聲區練習好了,才能很好的更加科學的用嗓。
那我們了解到美聲的低中高訓練方法之后,再來了解下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
答案肯定是必須要用嗓子的,因為我們發出來的聲音肯定要經過聲帶嗓子發出來,不然聲音從哪里出來咧?
只是我們唱歌的這個用嗓是不一樣的,唱歌用的是科學的發聲方法,我們傳統的用嗓指的是大白嗓子喊,而這個喊嗓是很容易壞嗓子的,用嗓不注意,甚至都有可能讓我們得嗓子廢掉的,到那個時候我們嗓子想唱歌都唱不了啦。
所以唱歌當中的用嗓是需要科學的合理的用嗓,用橫膈膜來說話
也就是我們要學會腹式呼吸法,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去訓練
那想了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以后再慢慢與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唱歌用嗓的技巧給大家
最后祝大家學唱歌能夠快樂學習,希望能夠幫到你
你好,很高興解答你的問題。
一、?用嗓子唱歌?指一種不科學的發聲方式,并非真正不用嗓子
我們的發聲器官是喉嚨,俗稱“嗓子”,所以我們確實是在用嗓子發聲。
那為什么音樂老師會跟你說“唱歌不能用嗓子”呢?
這是因為老師的發聲方式一般更科學正確,發聲的時候有共鳴,發出的聲音就更圓潤洪亮、有聲線,這個時候,你感覺不到他的嗓子在用力,會覺得發聲位置在喉嚨以上,尤其是到了高音,唱歌者會感到自己的頭部在震動發聲。
而一些發聲方式不科學的同學,唱歌的時候沒有共鳴,聲音干干、扁扁的,會感覺自己發聲的位置在脖子處,所以覺得是在用嗓子發聲,而且越到高音,感覺嗓子越來越用力,聲音也越來越緊,這個時候,會更覺得自己是在用嗓子發聲。
所以說,“用嗓子發聲”指的是一種不科學的發聲方式,并非真正完全不用嗓子唱歌。但只要我們掌握正確的用嗓方式,學會共鳴發聲,就不會有“用嗓子發聲”的感覺了。
二、如何做到共鳴發聲?
要知道怎樣做到共鳴發聲,我們首先弄清楚發聲的原理。
空氣,也就是我們說的氣息,帶動聲帶振動,就發出了聲音。(如上圖)
如果你發聲的時候,不會控制氣息,猛烈而不均勻的氣息讓聲帶大幅度震動,嗓子就不會感覺輕松,這時你會覺得是在用嗓子發聲。
再來說什么是共鳴,唱歌里的?共鳴?,其實和物理學概念的?共振?是一個意思。
聲帶的振動發聲,共鳴腔體和聲帶產生了共振,也就是產生了共鳴,于是就有了聲音的放大效果。(如下圖)
要做到共鳴,需要均勻的氣流(控制氣息)帶動閉合的聲帶小幅度震動(這時聲帶承受的壓力小),同時打開共鳴腔體。
所以獲得共鳴是一個技術活,氣息、聲帶、腔體都要協調好。
具體來說:
第1步:氣息訓練
要讓氣息均勻地吐出來,而不是忽大忽小、忽強忽弱,推薦嘗試訓練唇顫音,以及通過吸管吐氣的?吸管練習法?。
具體操作,建議觀看?吸管練習法?這期視頻:
視頻加載中...
第2步:聲帶閉合訓練
用上述第1步中控制氣息的方式,發出氣泡音(因為發出氣泡音的時候,聲帶就是處于良好的閉合狀態),然后在氣泡音的位置發出聲音。
第3步:打開喉嚨腔體
氣息控制加上閉合聲帶,有些同學如果做對了,就會發現已經有一點共鳴了,要想得到更好的共鳴,還需要第3步——適當的打開喉嚨。
怎么做到呢?我們可以發出傻傻笨笨的聲音,模仿圣誕老人笑,或者輕輕打個哈欠,來練習打開喉嚨。具體可翻看?打開喉嚨?這期教學視頻:
視頻加載中...
總之,通過正確的訓練,學會有共鳴的發聲方式,你就可以做到“不用嗓子發聲”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歡迎關注Truevoice流行聲樂中心,專注為您解答唱歌、聲樂、發聲技巧等問題,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教你長處最好聽的聲音。學唱歌,來Truevoice】
這些老師唱的好聽嗎?不好聽!說什么用氣唱,不用喉嚨,那么講話是用什么呢?這是純扯蛋!唱歌主要是用喉嚨,有一個好喉嚨,好喉音,歌就唱的好聽,這是難以反駁的真理!
為什么李雙江年輕唱的好聽,人稱金子般的聲音,為什么朱之文的喉音也有磁性,這都是天生的!為什么我們國家沒有具有國影響的巨星?這是因為選材不夠,加上用一種模式教學,都是一個模子,因而沒有將自己具有鮮明特點的嗓音開發出來,所以現在的這些教聲方法是很有缺陷的!
正確的方法是講究自然發聲,只將氣息調整一下就行了,只用小肚稍鼓點勁就行了,氣就能自然往上流,這樣,你有一個好喉音就能將高中低音運用自如,嗓子也很難嘶啞,當然,嗓音不寬廣,再科學的方法也幫不了你,你只能唱中低音,像戴玉強的例子一樣,不是高音的料,因而像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船工號子,紅星照我去戰斗,西部放歌,烏蘇里船歌,敢問路在何方這些高音歌就唱的不好聽,高音也就唱不上去了!
一、所謂“唱歌不要用嗓子”,是聲樂教學中常常聽到的一句話。通常是學員聲音比較緊,往往是由于學員情緒緊張、共鳴位置過低、聲帶用力過度等原因導致的,聲樂老師常常用這句話來提醒學生放松。
二、聲樂學習需要課堂上認真聽講理解聲樂老師的要求,并堅持練習,持續進步。
1、科學的唱法,講究的是“輕聲、高位置”,輕輕哼唱的感覺。需要發聲、呼吸的放松。在氣息的支持下,保持聲帶、咽喉、口腔、鼻腔的放松,立足于鼻腔共鳴,再往上去找頭聲。
2、呼吸系統、發聲器官等各方面的互相協調,很多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聲樂老師需要將很抽象的歌唱狀態變成通俗易懂的語言,例如“不要用嗓子唱歌”“不要用胸腔吸氣(民族、美聲唱法)”等,使學員最快領悟并做到。這反過來要求學員要有很好的悟性,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迅速理解老師的話,并且對自己的發聲狀態調整到正確狀態,并用正確的聲音給聲樂老師一個反饋。
3、聲樂課堂上認真聽辨老師唱的范音,課后每天堅持練習與持續進步,給老師一個積極的反饋。并按照老師的要求,不斷改正歌唱中的不足,形成一個又一個良性循環,推動自己聲樂學習中的不斷進步。
一般講,說唱歌不用嗓子的都是美聲教師。聲音是從聲帶震動而來,必然要用嗓子。教師們也沒有錯。他們說不用嗓子,說的是一種感覺。
美聲唱法,有最大化要求。歌唱時要求最大的共鳴。要求胸腹式最充分和氣息。聲道上下貫通,最大的通暢。
美聲歌手唱歌時,聲帶和身體的共鳴融為一體,有的甚至感覺整個身體都和共鳴融為一體。這時,感覺不到聲帶的存在,或者說感覺不到聲帶獨立的震動。
很多教師在教學時,常常都不是從解破學入手,而是從感覺入手。從解破學入手,吧學生講暈了。可能學生還不知道怎么唱。從感覺入手。常常會有很好的效果。
有由于各個教師的感覺多有不同,因此,教學描述多種多樣。現場教學。由于示范,感覺描述,肢體動作。暗示。表情交流等等會形成“場”的效應。學生在這個“場”的效應中,容易“悟”到,“意會”到。
不要用嗓子——這是聲樂老師的一句簡化句……。應該是:不要僅僅只用嗓子用力。引申的含義是:要積極的調動身體與歌唱能夠銜接起來的部位協同歌唱。如:要用氣息支撐腰腹 橫膈膜的力量,調動胸腔 喉腔 鼻腔 咽腔 頭腔各個腔體的共鳴發聲,從而完成歌唱的目的。這樣的歌唱狀態,聲音更立體 更富有感染力 更有穿透力。其實,我們的聲音都是從聲帶里發出來的,但在歌唱的狀態時,聲帶不僅僅起到發出聲音的作用,還要控制音高音準。老師說的不要用嗓子,另外一個含義是,你的嗓子不僅僅控制音高音準,還要和其他發聲腔體對接好。聲樂是一門高超的技術技能,唱歌??不僅僅是唱聲音還要聲情并茂,學習聲樂的目的是讓你的聲音不再單調乏味,盡量減少乏力感疲憊感。所以很多人誤以為老師說的:唱歌不用嗓子,是老師說錯了。其實是你的理解體會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產生的誤解。學習聲樂的同學最大的弊端就是懷疑老師的教學方法,在懷疑中學習,不但痛苦還耽誤時間。所以有不解之處不要放在心里,要多和老師溝通,要多聽老師講解和示范,最重要是課后多練習,還要多觀摩其他同學的演唱,找到彼此之間的優缺。其實自己聽到的聲音是不完整的,要錄下來聽,還要多聽聽眾的意見。總之學無止境,只有虛懷若谷,艱苦科學的訓練才是成功之道,祝你在歌唱海洋獲得快樂早日成功。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師口語音樂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師口語音樂活動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