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大班音樂活動童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大班音樂活動童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寶媽你好,教小朋友10以內的加減法,主要是讓孩子對計算有興趣,活化頭腦,發展思維,不在于學得多,學得深。所以要根據孩子的需要因材施教,不讓孩子產生反感。
所以在叫孩子1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們可以經常編一些小故事,讓孩子參與其中,不知不覺孩子就學會了運算。而且,每次孩子都對這種小故事表現出非常濃厚的興趣,學起加減運算來非常輕松。?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您好,我來回答一下您的問題;
說實話,我還是比較反對超前教育的,但現實無情啊,孩子都在學,家長們都不想輸在起跑線上,也是在是沒有辦法。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一般都是五歲、六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數字已經有了比較好的認識,如果家里面或者學校里面教過的話,數到一百,以及一些非數字的加法應該可以自行解決。如果上升到教學的層面,如何去教孩子們呢;
第一種,十指法。這個是最粗笨的方法,我依稀記得我小時候最初接觸加減法,就是這個東西,是個手指頭,完全夠用。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手勢的比劃,比如“七”,就不能用三個手指一攥的那種方式,而應該是七跟手指。當然,這個方法,對于和大于10的就不太奏效了。
第二種,銜接法。這種方法,對于大班的孩子,能夠熟練從1數到20的有效,注意一定是熟練太小的孩子不適用(我姑娘就不行,她剛四歲多,跟他說加減,必須是掰完手指頭在從1開始數完才能出結果??)。比如6+7,可以讓孩子從6開始數,數7個數,就是6+7的結果。
第三種,例舉法。這種方法可以用幼兒園中的實物,實例等等。比如發零食的時候,這邊有幾個蘋果,那邊有幾個蘋果,一共是多少個蘋果,讓小朋友們熟一下。這里我要表揚一下我的吃貨女兒,這種方法對她來說有點效果,我偶爾會問她,姥姥給你做了四個包子,你吃了兩個,還剩下幾個可以給爸爸吃?這時候,她基本可以不加思索的答到:“兩個,但是不給爸爸吃??”,整的我苦笑不得
第四種,游戲法。幼兒園里面會安排很多的室內外活動,游戲也相當多,這個完全可以利用,比如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這些都是可以在過程中利用的方法,老師們需要找準時機。
總之對于大班的孩子 ,10以內的加減法,難度其實并不是很大,可以嘗試,方法也很多。
我是一個為照顧女兒而辭職的全職爸爸,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看到有回答用湊十法,可能答主沒注意“十以內加減法”。不存在進退位,所以談不上湊十!
根據我給娃啟蒙的經驗,而且市面上幼小銜接教材普遍都是采用“數字的分解與組合”來啟蒙數學思維。
也就是先把1到10每個數字都拆解開,讓娃背誦“1可以分成0和1、1和0”,“2可以分成0和2、1和1、2和0”,依次類推。
然后反過來讓娃背誦組合:“0和1可以組成1”,直到數字10
下面這個視頻是在抖音看到的輔助工具,當時覺得很不錯保存下來了,如果寶寶背誦困難的話值得借鑒哦
視頻加載中...我家寶貝的啟蒙、幼小銜接都是我一手抓,自己研究教材和自主授課。數學思維的啟蒙一定要先吃透分解與組合,這是計算的基礎!
寶寶踏實掌握好數字分解與組合后,再循序漸進進一步熟背《湊十歌》,十以內加減法是水到渠成的。
一點實戰經驗,如果有幫助的話,歡迎在育兒領域和我深度交流,謝謝!
拋開官方文件來說。
關于大班要不要教孩子10以內加減法,我覺得大班下學期是可以教的,因為:1.裸進一年級,在其他孩子都有基礎的情況下,孩子的自信心會受到碾壓,而且班級里大多數孩子都很熟練了,老師上課的節奏會發生改變,比如加快課程或者加深課程,這對零基礎的孩子來說是吃力的;2.大班下學期,很多孩子已經差不多六周歲或者接近六周歲了,從心智水平上來說也可以進行一些抽象的數字合并和分解練習了。
那么怎么來進行?我的建議是分步驟來,不能一上來直接就2+3等于幾。
這個分步驟有兩類。
第一類是從實物入手。首先家長在生活中先建立數的概念,比如家里幾個人、指著門口停放的汽車有幾部、幾棵樹……生活能遇到的,多問問孩子;其次給孩子建立分類的意識,把一堆東西放一起,跟孩子一起歸類,多重復練習,跟孩子說分類可以按顏色,可以按形狀,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不喜歡等;你還可以跟孩子要藏貓貓的游戲:籃子里放5個蘋果,蒙起來,偷偷拿走,讓孩子看看,有幾個,拿走幾個?最后你還可以跟孩子玩玩鞋子配對,襪子配對。
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給孩子進行一些數學繪本親子閱讀,接下來就可以進入抽象的關于數的合并和分解了。
第二類是:分階段對孩子進行加減法的引導:開始進行1-5的加法,接著進行1-5的減法,再進行1-10的加減法。
書寫部分,從一開始就要按照標準來教育孩子,不要覺得還沒正式上學寫錯也不要緊,要知道糾錯比學新知識更麻煩。
個人淺見,希望有幫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大班音樂活動童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大班音樂活動童年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