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活動元日反思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音樂活動元日反思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導語:正月初七為“人日”,吃2樣,忌3事,祈福納吉保平安
正月初七為人類的誕辰日,俗稱“人日“,這是一個尊重人的節日,也是一個祈福納吉的好日子,這天有很多習俗和禁忌,其目的就是“祈福納吉保平安”。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么“正月初七”叫做“人日”?
女媧是一個人身龍尾的女神,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就游歷在天地間。有一天女媧行走在茫茫原野上,看到周圍的景象,感到非常的孤獨,她覺得應該添點東西進去,讓世界變得蓬勃起來。這樣世界上不僅有花花草草,而且還有野獸成群、飛鳥成幫的現象,世界也就變得生機勃勃。
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創造了六畜,后造的人。于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豬,初四創造羊,初五創造牛,到了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造自己的樣子創造了人,因此正月初七稱為“人日”。
大地上有了人類后,但是女媧并沒有賦予人類無窮的生命,人是要死亡的,如果死亡了一批又造一批未免太麻煩了。為了使人類綿延不絕,女媧為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讓男女相互配合,生兒育女,使人類一直生活至今。
“人日”作為春節期間的重要節日,從漢朝開始就已經被重視,在我國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
正月初七記得吃2樣東西
一、吃長面
人日的下午,一般都要吃長面,也叫拉魂面。古人講食面條用意為“栓腿”,寓意就是纏住歲月,有長壽的意思,人日吃“長面”表示長命百歲。如今老人過生日都有吃“長面”的習俗,表示壽比南山。
吃“長面”可是有講究的,面要求又長又薄,“薄”表示“瘦”的意思,而“瘦”和“壽”是同音,吃又長又薄的面寓意著:“身體健康、長命百歲”。正月初七這天,全家老少可別忘了吃“長面”哦!
長面也叫“拉魂面”,過年期間人們吃喝玩樂,到了正月初七就意味著要把心收回來了,該工作的就認真工作,心不要野。對于農民來說,吃了“拉魂面”也要把心收回來,意味著要準備春耕生產了。
二、吃七寶羹
從正月初一到初七,女媧先創造了六畜,后創造了人,因此很多地方有正月初七吃“七寶羹”的習俗。
所謂的“七寶羹”就是由7種菜做成的羹,每個地方所用的食材都不一樣,如在潮汕地區,人們用芹菜、薺菜、春菜、芥蘭、韭菜、厚瓣菜、蒜來做七寶羹,有的地區會家上肉,可以根據個人口味來挑選食材。
老祖宗認為,正月初七吃“七寶羹”,可以祛除邪氣、醫治百病;學子吃了七寶羹,逢考必過,金榜題名。
正月初七忌3事
一、忌出遠門
“人日”這天是忌出遠門的,外出求學、外出工作、外出做生意等一般都要過了人日節才能遠走他鄉,這樣寓意著“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二、忌教訓孩子
古人將“人民安”作為“人日”的核心思想,因此人日這天要本著“人為尊”的準則,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這天如果家里的小孩犯錯了,作為父母的在這一天是不能打罵孩子的。在古代,在正月初七這天連官府都不能處決犯人。
三、忌吵架
在“人日”這天要互相尊重,這一天忌諱吵架、罵人,習俗認為這一天吵架、罵人會帶來兇禍,這天吵架會衰敗一年。互相尊重也是為自己“祈福”的表現。
在有的地方還有正月初七忌請醫生的說法,認為這一天看病,就預示著降下來的一年就會多病多災,但我認為這有點迷信了,有病不能拖,得早治,如果延誤了病情可就不好了。在我國有的地方,這一天還有忌“遇殯葬事”、忌喪家拜年(三年服喪期間)的習俗,認為這樣不吉,會帶來禍端,這充分反映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國地域遼闊,每個地方的習俗都有所不同,百無禁忌,只要我們不放在心上就沒事。
總結,正月初七是“人日”,這天有很多習俗和禁忌,這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安的意愿。如今這些習俗和禁忌在我們生活中已經被遺忘或者淡化,但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永遠不變。
今天就是正月初七,俗稱“人日”或“人日節”,傳統習慣上是把人日當做節日過的,也因此形成有不少禁忌。
據傳,女媧正月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造完六畜,初七就造人了,所以正月初七就成了人日節,人是求善始的,也在新年頭,所以形成不少宜忌。
人都想平安而長壽,人日有吃長壽面,七寶羹的習慣。拉起長長不斷的面,也表示時間日子長長不斷,歲月長長不斷,這就寓意平安長壽了,長長的面,可以纏住歲月。初七日人吃長面,又叫拉魂面,把人放蕩口魂收拉回來,把心收回來,專心做事過好日子。吃七寶羹是寓意祛除邪氣,醫治百病,使人健康而長壽,快樂多幸福。吃大餅,餅是圓圓的,吃餅是求得順利圓滿,寓意美美滿滿,功德圓滿。
說到初七人日禁忌,也不少,人日忌出遠門,忌批評責怪人,忌教訓打罵責罰孩子,忌與人吵架爭執,忌請醫生看病吃藥,忌賒賬借錢,忌參與喪事,忌換洗被服,忌掃地糊窗,忌搬家等。
中華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人日節”我是第一次聽說,學到了不少,我們當地對初七只有個說法,叫“七不出八不歸”,也就是初七不出遠門。在春節法定假日還是初一到初七的時候,大家為了能在家多待一天,也會選擇初七返程,現在國家順延改了后,大家更多選擇初六返程了。
我認為中華文化賦予的這些傳統節日都蘊含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都有著一段美妙的故事,我們應該將它進行宣傳,讓大家更多的通過節日去了解我們的中華文化,讓中國年更有我們的年味。
我們應該在青少年中間加強對這種傳統文化、傳統節日的宣傳,讓他們了解我們中華文化幾千年一脈相承的淵源歷史。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一脈相承的文化,是最值得世界尊重的,也是最有文化深度的。但是現在在我們青少年中存在的一些誤區,他們不愿學習中華文化,不愿學習古詩詞,文言文,更愿意去過所謂的洋節,學習快餐文化,這些其實都應該值得我們去反思,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心理,把它與我們的平常生活結合起來。我們的商家社會也應該主動與傳統節日更好地對接,多搞活動,降低像圣誕平安夜等等一些洋節的影響。
昨天,有一位國內有名的女演員發了一條微頭條,寫了四個字:“人日快樂”,引來了數百萬的閱讀量和成千上萬的贊。在她的評論區,更是呈現出了幾百上千條的評論,但大家都幾乎不約而同地在調侃她。
至于人們究竟是怎么調侃她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她的頭條就行了。早上我也發了兩條微頭條說她的這件事,感興趣的也可以去看看。
個人確實覺得,在她微頭條里的四個字中間,還是應該要加上一個節日的“節”字,否則,真的是很容易引起歧義和誤會的。畢竟,在我們的漢字里面,“日”字是可以做動詞用的,是有其它特殊含義的。
那,這名女演員表達的到底是不是節日快樂呢?又是不是用錯了呢?如果真的錯了,那她到底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呢?大家也可以去想想并發表自己的評論。
人日節又稱人勝節、人慶節,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是人類的生日,時間是在農歷正月初七。
在古代神話中,女媧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后,在第7天造出了人。所以,雞的生日是正月初一,狗的生日是初二,豬的生日是初三,羊的生日是初四,牛的生日是初五,馬的生日是初六,人的生日自熱就是初七了。
這一天,根據民俗,有的地方吃長面條,意味著健康長壽;有的地方吃用芹菜,意味著勤快;還有的地方吃蔥蒜,意味著聰明、劃算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活動元日反思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活動元日反思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