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養老院年會活動音樂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養老院年會活動音樂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敬老院”是許多年前,由政府(出面的往往是城市的居委會和農村的村委會)舉辦的。當時可能覺得“養”字會傷害到老人的自尊(其實是多慮的),就叫“敬老院”。后來一直沿用這個名稱。
現在,養老院既有政府辦的(不收錢),也有民間辦的(有償)。至于名稱,就沒有規定了,叫“敬老院”、“養老院”都行。
結論:它們在“養老”這個功能上沒有區別;但有可能,敬老院是免費(孤寡老人、五保戶)的,而養老院可能是收費的(但收費的也可以叫養老院)。
個人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發展康養項目贊成,但保持悲觀態度。理由是,有兩個問題需要先搞清楚,不搞清楚只能是點上開花,不可能面上鋪開。
第一,農村集體到底還沒有可以利用的建設用地,即使有的話,到底還有多少地?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農村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像宅基地、村支部、村小學、村衛生所、道路等公共服務設施所占用的土地。
第二種,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包括原來大集體時生產大隊辦企業所占的,還有改革開放以后,有些村搞產業發展占用的土地。
目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家底誰能說清,村支部書記能說清,但土地性質可能說不清,因為土地性質有專業分類,可能與國土資源部門登記的不盡一致,尤其是城郊村、產業集聚區附近的土地。
當地政府相關部門也能說清,因為現在各地都在搞新型城鎮化建設,搞產業集聚區建設,需要進行國土規劃和用地審批,占用的農村土地指標從哪兒來,需要提前謀劃。
如果占用基本農田,需要通過占補平衡來補充調劑。占多少補多少,還要保證補充土地的質量。對于把基本農田補在山上、補在灘地的做法堅決不允許,目的是為了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指標。
所以,農村目前真正能夠利用的建設用地是空心村、廢棄宅基地、丘陵山地等,尤其是空閑的宅基地是最大的資源。為什么有的地方搞合村并居,就是要把農村集體能夠用的土地資源給倒騰出來,來發展產業項目。
第二,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發展康養項目,它的未來消費者可能是誰?是農村老年人,還是城市退休人員,他們有條件且愿意嗎?
對于農村老年人來說,人口比例越來越大,總體生活質量有下降趨勢。現在,農村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在外務工,無法照顧家庭的老人,養兒防老已經成為一句空話。
農村現在老年人有病,因為有新農合政策可以看病,關鍵是誰來照顧?兜里可能有一些閑錢,關鍵是日常生活誰關照。不少農村留守老人一天三頓飯都是問題,不是缺東西,而是誰去做。
所以,在農村建康養項目,留守老人想去,他們有條件嗎?當務之急,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把農村養老院建起來,不需要高大上,只求為農村老人提供一片養老之地。
要把農村老年食堂建起來,讓農村留守老人一天能夠吃上三頓熱飯。大家一塊聚餐,嘮嘮嗑,聊聊天,有助于解決老年人孤獨感、空虛感,讓他們能夠安度晚年。
再說說城市退休人員,子女一般可以照顧,生病了可以去醫院,冬天家里有暖氣(北方)凍不著,現在都有社區服務人員,有困難了還可以提供一些幫助。
如果讓他們去農村建的康養中心居住,一個是想去的人數不會太多,第二個時間不會太長,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費用多少需要考慮。康養項目如果設施齊全,收費肯定就高,否則不賺錢誰愿意投資?畢竟不是公益性養老機構,采用市場化運作就得有投資回報。
所以,潛在的消費者數量上不去,農村建康養項目就很難長期運作下去。最為重要的是,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總體有了大幅度提高,無論是城市老年人,還是農村老年人,目前對過高標準的養老需求還是不現實的,許多條件還達不到。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討論!
康養項目是好,為國為民,但是不能一哄而上,要全國統一一盤棋,不能重復建設。最后是浪費。我的觀點如下,不可能全面論述,不到之處給予指正。
第一、盡量少用、慎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設康養項目首先是交通、醫療、環境、服務、等項目一體化工程,你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設,不具備上述條件,投入后很難有收益。
第二、沒有國家統一一盤棋的規劃,會造成浪費,有利益一哄而上,沒有利益了就罵娘。市場需求能否滿足?需要調整。全國建立系統,可以輪流多地養老。形成會員制,今天在山東,明天再海南,提前準備好接待任務。
第三、各地康養項目價格公開透明,防止敲詐老人。針對欺騙、忽悠老人的康養所給予加大處罰,且終身不得從事本行業。同時也要進行幫扶政策,比如:你照顧身體不能動的老人,給予記錄在案,將來就會有其他人優先服務給你,不能兌換錢。也可以人義工參與照顧身體不好老人。宣傳形成社會風氣。
第四、有些當地政府出面把閑余的住房,收回作為康養項目投資入股,盤活不動產。解決農村富裕勞動力再就業,形成全國拉動內需大工程。中國面積大、風景多、飲食文化好,這樣才能活起來。
第五、以上應該針對大部分中低收入群體。對高收入的,他們解決養老問題就簡單了。不需要說明什么。
這是個大問題、大工程、大市場、也是個好事情,誰能不老?
最后:祝愿我們國家興旺發達、繁榮昌盛、安居樂業、老有所養、幸福晚年。
首先是叫好這一政策,其次是力所能及地用實際行動進行支持。
筆者正在從事民政工作,發展康養項目也與民政工作相關,加之筆者的朋友中有有準備“進軍”這一行業的,也曾多次分享過農村康養項目如何保障用地、確保落地以及將來的養老發展趨勢問題。至于作為個體到底如何參與,城里人與農村人,年老者與年輕者,投資者與消費者,每個人所站的角度、所面臨的具體情況不同,參與的深度、廣度都會不同。
假如是投資者,在康養產業方興未艾之際,在用地問題能得到較好保障時,抓住機遇“進軍”這一行業是不錯的選擇。筆者一朋友幾年前就有到農村做康養項目的想法,找了好幾個地方,都是由于用地問題不能落實而作罷。有了這一政策作支撐,用地的瓶頸問題就能得到較好解決,就可以乘勢而上、有所作業了。所以這一政策,對準備做康養項目的投資者來說是極大的利好消息。
假如是消費者,入住的選擇更多,是大好事,不會如現在一樣是一“床”難求,多選擇到自己喜歡的地方、喜歡的康養機構養養老,既自己把日子過舒服,又不麻煩子女,同時還用實際行動支持了這一產業發展。
而目前,做為從事民政工作的筆者,最主要的是把這一政策宣傳好,同時大力普及康養的相關知識,逐步改變傳統的居家養老、養兒防老等觀念,為這一政策的落地和持續發展盡一份力。
(本文圖片來自于網絡)
我們村子里面有個很大的菜窖,在我小的時候就是破敗不堪一直沒用過,我現在都40歲了,還是一直閑在那里,聽說好像是讓人承包了不多少年,但是一直都沒啟用過,非常可惜了,我想如果村里能收回的話,不說建個養老院,活動中心啥的,就是建個大廣場,供年輕人打打球,老年人鍛煉鍛煉身體也很好啊!為什么每次換屆,每個村長都沒有意向或者是能力把它收回呢!是不是其中有很多復雜的關系不得而知,真是可惜了,那面積確實夠大,到如今也確實夠荒涼的,希望有關部門能關注一下,盡早利用起來,就是種地還能收不少糧食呢!那么大地方盤活起來不好嗎?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養老院年會活動音樂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養老院年會活動音樂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