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是什么活動形式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音樂是什么活動形式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小編是四川音樂學院的畢業生,簡單的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今年,趙雷的一首《成都》火遍了大江南北,這首動聽的歌曲聽起來悠揚婉轉,直擊心脾,很多小伙伴紛紛表示“此生”一定要到成都看看。那么音樂到底有怎樣的力量,讓人能夠如此的心靈釋放、情感迸發呢?
音樂屬于藝術的范疇,是一種反應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藝術。不僅如此,音樂還被認為是所有藝術形式中,最擅長于抒發情感、最能撥動人心弦的形式之一。
音樂的最基本元素是音,它雖不能像文字,像圖畫一樣明確、只管的表達情感,但卻可以通過其他形式做到。
音波圖▲
音樂的四要素:節奏、旋律、和聲、音色。
節奏:音樂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中音的長短和強弱。音樂的節奏常被比喻為音樂的骨架。節拍是音樂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規律地重復進行?!?/p>
旋律:聲音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有組織的、有節奏的和諧運動。旋律是樂曲的基礎,樂曲的思想感情都是通過它表現出來的。
和聲:和聲包括“和弦”及“和聲進行”。和弦通常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樂音按一定的法則縱向(同時)重疊而形成的音響組合。和弦的橫向組織就是和聲進行。和聲有明顯的濃、淡、厚、薄的色彩作用;還有構成分句、分樂段和終止樂曲的作用。
音色:是指聲音的感覺特性。簡單的理解就是成龍的聲音和張杰的聲音一聽就能聽出來不同。
音樂有了基本四要素便可以用,旋律的差別,節奏的快慢,聲音的高低強弱,和聲的變化,以及音色的不同等方法來表現其情感。或莊嚴肅穆,或熱烈興奮,或悲痛激憤,或纏綿細膩,或如泣如訴。
例如以大調表示愉快、雄壯,小調表示悲哀、憂郁;緊張而短促的節奏表現奮發激怒,和緩而悠長的節奏表現婉轉柔和,音高且強為熱情,音低而弱為沉靜;不協和音表示奮斗爭執,協和音表示和平寧靜;小號表現戰爭,雙簧管表現田園等等。
也有人認為:音樂之所以能夠表達特定的情感,其根本原因在于印象結構與個人情感,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個極其重要的相似點,那就是這二者都是在時間中展示和發展,在速度、力度、色調上具有豐富變化的、極富于動力性的過程。
在某種程度上說:人一生的跌宕起伏、喜怒哀樂,不正和音樂的抑揚頓挫、曲折婉轉一樣嗎。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首先,音樂是一門關于聲音的藝術。是人類用聲音來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盡管有各種樂器,各種音樂風格,各種流派,各種體裁,各種調式,不同國家和民族地區音樂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是藝術都是來源于生活。音樂的相通性體現在音樂都是人對情感的一種表達,比如說當我們忽然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對那里的人文,語言,地理等完全陌生的情況下,卻很容易從當地的音樂中感受到熱情,悲傷,思念,憤怒等情緒。所以有人說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只要人性還有相同點,音樂就是相通的。
然后,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音樂的相通性體現在音樂理論是相通的。音樂理論經過長期的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都是朝著“好聽”,符合人們聽覺審美這一方向走的。就目前來說十二平均律,各種調式,音程和弦,節奏等這些概念絕大多數國家地區是通用的。從更小的角度來說你會發現一個人如果樂理學得好,各種不同樂器學起來都相對較容易。比如說生活中我們??吹接械娜硕嗖哦嗨嚕瑫喾N樂器。外行看起來很驚訝,內行就會覺得很正常,因為樂理是相通的,音樂是相通的。
我覺得藝術都是相通的,文學、美術、音樂其實細究起來,都是相通的,都是對思想、情緒、感受的表達。只是表達手段、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文學用文字、文本來表達。文字的描寫可以有多種手法,線性敘事、非線性敘事、多線敘事、白描、心理描寫、碎片化處理,色彩的描寫、聲音的描寫、觸覺的描寫、意識流、黑色幽默,等等等等。
藝術繪畫用顏料來表達。手法可以是彩繪,可以是素描,也可以是油畫,還可以是中國畫。風格上可以是靜物,可以是野獸派,也可以是印象派。
音樂用音符和節奏來表達。可以是古典音樂,也可以是流行音樂,還可以是搖滾、民謠。手段不同,樂器也不同。
他們相互之間可以借鑒,比如文字可以按繪畫的手法來表達,典型的如意識流、碎片化的文字,模仿印象派的繪畫。單個碎片可以描繪的很細致,但碎片之間是割裂的,可是整體上看又圍繞著一種情緒和思想為中心來表達。文字也可以借鑒音樂的節奏和韻律,把敘事講述的有張有弛,跌宕起伏,耐人尋味。
所以寫作時,可以心中有畫,講究著色、落筆和格局,也可以心中有歌,如泣如訴,講究輕重和緩急。
音樂不是一種固定的語言,符號。音樂室感性的,是活的。主要是放映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經歷。
音樂有地域、文化、風格、人文各種差異存在,但是并不阻礙它的共通性。
對于某個音樂作品來說,每當有一個生命在某時某刻聽到了這個作品,在那個當下,他、她感到一種心意相通,感到了作品作者所經歷的事物。
就好比一首歌,你聽不懂他的歌詞,大意是什么,但是卻可以感受到情緒的變化,或悲傷或欣喜。
當音樂響起,無關國度與語言,打動心靈就是它的魅力。
藝術和別的區別就在于,,藝術感性的東西比較多,活動空間比較大.藝術是活的.他們的情感主要是來自,我們的大腦經過感情處理得來的..好的音樂好的畫主要是放映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的心情...蒙娜麗莎的眼淚就是從畫里讀出來的歌曲,我不明白樓主所說的音樂都是相通的,是指的什么意思?其實世間萬物都與音樂,樂器相通。打個比喻吧,電視劇需要配音樂,電影也需要配音樂,舞蹈需要配音樂,欣賞一些美好的事物也需要配上音樂才有美感,可以說音樂是萬能的,就好比我做任何事情我都聽音樂才有動力。音樂和音樂相通的?難道說音樂和音樂還有不相通的嗎?
弘揚傳統文化的活動形式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等。 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于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擴展資料 :
中國傳統文化的斷代,已經360多年。由于我們在很長時間內不能以開闊的胸懷理解資本主義,對于資本主義文明一直保持一種強烈的警惕性,不能積極地學習西方文化那些先進成果,結果反過來損害了我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進程。? 這十多年間,又出現國學熱,涌現一些國學大師。但筆者發現,一些人只是就國學談國學,已走入歧路。今日談國學,應站在整個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國學,就必須了解現代社會發展趨勢。這樣,他研究國學,才能真正得出比較全面、成熟、中肯的結論。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是什么活動形式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是什么活動形式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