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年輕人從事殯葬音樂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年輕人從事殯葬音樂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盤古的地,只是天多了些云霧,地多些坑洼。太陽太陰還是以前的太陽太陰,只是上午九點多了,太陰還明著,要奪太陽的光輝。 人可不是以前的人,以前的農民種好地是本份正業,醫生救死扶傷是本份正業,如今農民外出務工,醫院唯利是圖,各行各業有誰肯務本職正業呢? 以前的人,家里有老人去世,三年不做官,不理發,不看戲,不吃肉,不房室,不貼春聯。現在的人,活時不孝,死后大辦宴席,跳舞唱歌。我是一地理生,給福主主葬時,經常看到去吊琂的親朋穿一身紅衣,也徑常看到結婚的穿一身白素。社會的變化很大啊?我不愿贅說什么,擱筆罷!
感謝邀請。至于白事請人唱歌跳舞,只是本人認為不太好,畢竟參加白色的人都有點傷感,悲哀的心情,歌舞對于喜事 無可厚非,對于白事就有點過頭了,記得 曾經有報道過,在一家白事上竟然唱起了,今天是個好日子,簡直是太荒唐了。
古往今來,在 辦白事的時候。請個樂隊 吹一些悲哀的曲子,以對故去親人的哀思。
時代不同了,變化的也太快了。二十年前有錢人家辦白事。幾班樂隊全是 吹奏,分高低憑的是藝術。可是現在呢有的 竟然跳起了脫衣舞。三級片表演真是匪意所思不敢想象。
這個要看當地風俗習慣,有的地方要唱歌跳舞是一種習俗,有的地方要道士和尚超度,都有,不過有的地方跳的不是傳統民族舞而是流行還有帶色情的這類,老人兒子說他老爸活著的時候喜歡死了跳給他看,讓他看看最后幾眼!
首先要清楚為什么請人唱歌跳舞。
看了一些回答,覺得這是悲哀的場合,不應該請唱歌跳舞的。
其實,請人歌舞的意義不是在于哀悼逝者,而是在于讓村鄰覺得,主家各方面還可以,有的甚至請兩三個歌舞團同時表演。窮的或者后親不給力的或者早逝之類的,是不會請歌舞的。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能便利鄉鄰的面子工程,因為現在農村除了廣場舞真沒啥娛樂的。
然后以前請的歌舞團,里面會有個人物,是哭的來著,就是唱類似四季歌那樣幽怨的類型(因為不會自己譜曲,所以用一些流行的歌曲改詞,以貼合白事氛圍,小時候聽過家鄉一個老人唱,但一時想不起改過的詞了。。),主家聽著不會別扭,旁觀的相鄰也不會聽著別扭。
而今,因為歌舞團的年輕化以及現代化,不會專門改編用于白事的歌曲,紅白慶典婚嫁廣場舞全部一個類型,很多人并沒傳承學會這種表現情緒和改詞的方法,只拿流行歌舞來展現,所以給人一種不合適的感覺。
這個事兒要一分為二地看,有些唱歌跳舞,屬于傳統民俗文化。比如苗族和土家族的“跳喪”,必須跳起來,吹起來,唱起來,這是古老的祭祀儀式。在我們老家云貴高原的烏蒙山區,漢族人辦白事也有唱“孝歌”的習俗,有規定的曲調,唱的都是歷代英雄故事。我覺得,這樣傳統的喪俗沒什么不妥。
不過,現在很多農村都出現了一個怪現象,一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紅男綠女,出現在了農村的白事場中。他們穿著暴露,勁歌熱舞,尺度很大,把現場營造得十分熱烈,猶如一場歡樂喜慶的歌舞晚會。去年我會云南的烏蒙山區,就參加了一場葬禮。死者是在福建開小廠的老板娘。由于廠房違建被強拆,損失了幾十萬,一時想不開,就跳樓自殺了,年紀只有五十來歲。
骨灰運回云南后,根據當地風俗,要做三天的超度。在這三天的時間里,佛教的“端公”要為死者念經和做各種超度活動。親朋好友也會“唱孝歌”,目的是不至于讓白事現場過于冷清。可是,死者的姐姐不知從哪兒請來一群穿著短褲背心的中年婦女,在現場又是甩頭發,又是扭屁股,那動作和神情,看上去十分淫邪。音箱里帶節奏的音樂,也調到了高分貝,使整個現場籠罩在一種群魔亂舞,震耳欲聾的噪雜之中。
我實在看不下去,便呵斥其停止。這幫人用驚訝的眼神看著我,問我為什么要停。我問死者的大姐,知不知道這是什么場合,這樣的場合營造這樣的氣氛合不合適?她告訴我,她是花了3800元請來的,不跳就虧了。我說,你妹妹死了,你妹夫一家很悲痛,而你們一家好像沒發生什么事兒似的,還表現得如此興奮,這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我說完,她呆呆地看著我。然后才說,別跳了。
現在有的人,有倆錢都不知怎么花了,本來死者家屬十分悲痛,她卻要營造一個歡樂的氣氛,關鍵是死者還是她的妹妹,她一點悲傷的情緒都沒有。就算你不悲傷,也不能這么高興啊!這是對死者的不尊重,是對一個本該安息的靈魂的攪擾。這樣的做法只能用一個詞來表示,那就是“沒文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年輕人從事殯葬音樂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年輕人從事殯葬音樂活動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