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熟悉家鄉音樂音樂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熟悉家鄉音樂音樂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七0年應征入伍,步入軍營,從普通百姓成長為人民解放軍戰士,軍人的日常生活內務條例,緊張的軍事訓練,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現在每當晨練經歷過部隊營區,都會在特定的時間段靜靜的聽軍隊營區遼亮的軍號聲,“老兵怕哨聲,新兵怕號聲”緊急集合號聲,十公里武裝拉練,一幫一,一對紅,老了部隊是我永恒的經典記憶,現在我也常常獨自一人聽聽軍號大全,滿足我的心理精神享受,部隊是我的第一堂大學校,是我成長的溶爐。
復員離開軍營后,再路過軍營大門看見熟悉的營房時,自然而然的就會對軍營生活產生無限的懷念、想往……
當兵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事。軍旅生崖給每一位復員軍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在那青春四射的年代,磨爬滾打的日子,親如兄弟的友誼,部隊組織、領導的關懷,各種能力素質的增長……總之,軍旅生崖的一切場景,無不讓人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終身難忘。
看到這個話題讓我立馬回憶起當兵的美好時光,我是94年當兵從陜西來到湖北消防部隊服役12年。轉業后沒有回老家就留在湖北,先是在孝感轉業后到了武漢,自己沒有要安置單位就自己在武漢做事,因此回老部隊看看老領導和戰友機會還是很多的,有些戰友離開部隊回來基本上就很少了,這次我就說說我有一次路過新兵訓練三個月的地方“新兵連”,哪里現在已是雜草叢生,方無人煙了,因為湖北消防新訓大隊已經搬遷了,開車路過走到門口停下車站在大門口看著營區現在的樣子,絲毫沒有影響,我回憶那段無法在我心里抹去的,點點滴滴的記憶,那個時候覺得部隊是個圣神的地方。看著班長整齊的步伐,響亮的口號“1.2.3.4”全身的血液沸騰,進去新兵連第二天班長首先教我們疊被子搞衛生,下午就開始步伐訓練。從那以后每天都感覺進入緊張的氛圍中。有苦有樂,少不了班長的懲罰,也有集體拉歌有時候還在大禮堂幾百人看電影的開心時光,也有不注意著裝,偷偷買零食被稽查逮著罰站,喊著不要向我學習的口號,那個時候雖說部隊條件也不好總體還是很開心的,畢竟是人生難忘的經歷,
我當過17年的兵,因為工作需要,先后在好幾個部隊工作過。部隊的住地也經常變換。
1971年元旦前,我參軍到了甘肅省武威地區。
913事件以后,我到了青海格爾木。
1977年11月,我到了陜西省咸陽市。
1979年年底,我到了甘肅省榆中縣縣城附近。
1980年2月,我到了甘肅省榆中縣高崖。
1982年9月至次年7月,在上海某軍事院校學習。畢業后又回到老部隊。
1986年夏天,又到了甘肅省榆中縣夏官營。一年后,轉業回家。
離開部隊30多年了。當年的首長,當年的戰友,當年的生活,當年的營房,成為我刻骨銘心的記憶,揮之不去的向往。有時候還經常做夢回到當年練兵的操場:隊列是那樣的整齊,呼號是那樣的響亮!
我要回到老部隊,看看當年的戰友和首長,看看曾經住過的營房。
2010年夏天,我和一個最要好的戰友,都帶著夫人,回到了蘭州,部隊的老戰友專門派輛車,送我們到了榆中縣的高崖和夏官營,回到當年的營房,進了當年的宿舍,真是百感交集,無限感慨。當年的營房已經荒廢,一片荒涼。我站在操場上,忍不住大喊:“我回來了!我回來了”!周邊靜寂,沒有回響。我的戰友何在?我的青春何在?潸然淚下,無限惆悵。
2013年秋天,我帶著夫人,又回了陜西咸陽。當年的營房還在,只是已經換了主人。
2016年8月,我們當年一起入伍的戰友,結伴回到甘肅省武威市,看了看當初的舊營房。
2017年7月,我和幾個戰友,自己駕車,半個月跑了六千多公里,回到了青海省格爾木市,站在那片廢墟上(當年的房子早已拆毀),心潮起伏,不禁自問:這就是當年站崗放哨值班的地方嗎?這就是我多少次夢見的地方嗎?明明知道這里早已成了廢墟,千里迢迢跑來為了什么?
為了什么?
就為了圓一個夢,一個當年的夢,一個不斷重現的夢。追憶我們的青春,追憶我們的年華。迢迢年華誰老去,不悔當初報國心!
(圖片取自網絡,侵權必刪)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熟悉家鄉音樂音樂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熟悉家鄉音樂音樂活動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