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社團活動帽子名字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音樂社團活動帽子名字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曲協-乃民間組織,從這一點上論:根本管不著郭先生和他的德云社,在4月29號曲協發的“倡議書”經授于人民日報轉載,郭德綱在微博上回復也是在人民日報的轉發界面:我們一起努力,做好傳統文化的傳承!
郭德綱不愿受到叨擾,因為5月1號天津德云分社開張。郭德綱有工夫還搞創作呢?沒工夫跟曲協逗咳嗽。我看到倡議書后,侯二反響強烈:明人不做暗事!因為此時自己的徒弟奇志正在接受跪拜禮,收徒儀式還未結束。
所以倡議書應該針對的體制內,因為侯耀華急眼了,大家都以為曲協在說德云社?為什么呢?倡議書說“社會上的”這幾個字格外引人注目,但仔細想想-曲協也是民間組織,德云社也是民企,曲協利用中國曲協的名號、依然管不著德云社!
都快引起內斗了,曲協得需謹慎啦!
當今的曲協感覺好象只拿相聲這一門做功課,其它曲藝項目不太重要,好好的一個《曲苑雜壇》電視欄目給取消了,鼓搗相聲這一門還沒鼓搗明白,差點滅火,多虧了郭德綱為相聲這個爐灶繼續添柴加火。
曲協,中國曲藝家協會的簡稱。是不得了的民間組織。
1,歷史。中國曲藝家協會的前身,是1949年7月成立的中國曲藝改進協會籌備委員會。其后,1958年,改建為中國曲藝研究會、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
中國曲藝家協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專業性人民團體。最高權利機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服務宗旨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中國曲藝家協會的主要職責是聯絡、協調、服務、組織活動、對外交流。協會現有團體會員33個、會員3500余人。
主要活動有:中國曲藝節、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全國少兒曲藝大賽、國際幽默藝術周等,并與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聯合開辦戲劇與影視學專業(曲藝創作表演方向)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刊物有《曲藝》。主辦的評獎活動是“中國曲藝牡丹獎”。現任主席是姜昆。
2,現狀。曲藝北大進修班,是班科出身的身份證;各種展演,取得的獎項是名片;曲協的官職,是進入政壇敲門磚;曲協力捧和認定,是成為“藝術家”可靠途徑;曲協倡導的方向,是主流、政治正確、輿論導向。
說起主流,不得不說郭德綱的非主流。其實曲協從來沒有劃分過主流、非主流。這是郭德綱的營銷策略,作為一個噱頭,賺足觀眾的眼球。曲協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郭德綱作為劇場老板的宗旨是為觀眾服務,這并不矛盾。確保劇場不會太過離譜下流,違反社會公德,這是曲藝家協會的責任,其實,更應該是社會、政府的責任。
3,未來。曲藝市場化,是個趨勢。但中國的曲藝市場,肯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的曲藝市場。
比如資本家,企業家干的風生水起,成為世界性大企業,但你的活動,許多時候需要政府經濟部門的領導、檢查、指導、干預、規范、約束。你參加的全國性甚至世界性大會或者論壇,必須有政府經濟部門協調召開。主席臺就坐的,恐怕是政府官員。
至于曲藝家協會有沒有官僚主義作風,是另外一回事。工作有沒有做好,有沒有做到位,是另外一回事。他們也肯定亞歷山大。比如中國足協,沒有成績,會成為眾矢之的,很可能一命嗚呼。
曲協,是文聯各協會之一,攝影家、畫家、書法家、舞蹈家、音樂家、民間藝術家等等。作家協會獨成一支,陣容強大。這些協會,都是黨領導的文藝界群眾組織,有章程,入會是有條件、有程序的。
其實就是一個備案的行業協會。理論上算民間組織,也算行業組織。但…你懂的,編制一進去,就有監管的味道了。
曲藝這玩意兒定義非常寬泛,其實本意是好的,但就怕人為玩壞了。我記得小時候中午吃飯時最喜歡看曲壇雜苑,里面很多曲藝節目,但現在再看所謂曲藝,真心說,沒法看。
我可以說得直白一點,曲協砸牌子其實就是從姜某跟郭某斗氣開始的。那什么公式相聲,捫心自問,能聽么?有笑點么?
郭某的相聲確實不像過去的相聲,但怎么說呢,能把老百姓逗樂的就是好相聲。曲藝這玩意兒本來就出身草根,天橋節目,結果現在非要弄得個高大上,整成藝術!
結果內容還是那老一套,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審美觀,不可能爺爺輩喜歡就非要現代人也必須喜歡。郭某的相聲敢于革新,實則就是網絡段子,雖說不怎么高雅,但貴在接地氣。
郭某都說了,不是他厲害,而是同行們抬舉。言下之意就是誰讓你們老古董,老守著那老三篇不放還引為寶典。
我看目前爭議最大的就是相聲,我們四川李伯清當年的散打評書其實也算另類,也沒看見引起軒然大波嘛,這充分說明是人為在干涉和影響。
現在很多行業都出了怪事,行業協會比誰都歪,但自己就是拿不出好成績。
其實這種協會誰都可以去申請注冊,沒什么稀奇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社團活動帽子名字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社團活動帽子名字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