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幼兒園小班靜坐音樂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幼兒園小班靜坐音樂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給孩子一點時間去適應機構的訓練,或者孩子不喜歡甚至恐懼這樣的訓練。可以找一個口碑好,這方面經驗豐富的心理咨詢師做一些個案咨詢,再配合機構訓練,需要時間慢慢來。祝福孩子,一定能走出來。
感謝信任和邀請。
孩子一上機構的訓練小團體課就愛哭,這個也是困擾著很多家長的一個難題,我想請問一下,孩子是對所有的干預課程都抗拒呢,還是只對機構的訓練小團體課抗拒?先弄清楚這個問題有助于我們更好的提供解決方法。
如果孩子對所有的課程都抗拒的話,那可能是因為有時候上小班課,父母不能夠進去,只能在走廊等候,孩子離開了家長會覺得孤獨,害怕,這正是自閉癥孩子的核心障礙--社交障礙的反應。這個時候,要注意鼓勵孩子,告訴孩子,媽媽就在門口等著他,現在機構不管是大班課還是小班課,基本上都有一層玻璃門,可以看到里面的情景,也可以讓孩子看到你,把自己保持在孩子的視線范圍內,讓孩子心理有安全感,就會減少孩子的恐懼感。還可以采用強化物的刺激法,告訴孩子,在里面和小朋友們互動半小時,出來后就可以玩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是去喜歡的地方。
如果孩子只是對其中的一個老師或者是某一個固定的課程害怕的話,那應該就是課程的難度不太適合孩子的情況,孩子學習會感到吃力,有挫敗感,這時候看能不能和老師溝通一下具體課程的內容,利用課余的時間教會孩子,或者適當的降低課程難度,從最基本的開始教孩子。一旦讓孩子覺得得心應手了,那么,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所以,你的情況,建議先弄清楚孩子抗拒課程的真實原因,不要強制性的讓孩子上課,如果強制性的讓孩子進入教室,那么不僅對孩子的干預沒有任何提高,還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溫馨提示:我們旨在為全球的自閉癥兒童提供最準確、專業、智能的康復訓練工具,幾十組訓練游戲,專業認知圖庫;更有全國最全最準確的機構信息供您選擇,讓自閉癥孩子擁抱藍天,讓世界充滿愛。
對于孤獨癥孩子,作為家長要知道他們也是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渴望被同伴接納。但是他們又是不同于正常的孩子。他們的感知是敏感的,也是混亂的,比如刺耳的聲音,日光燈嗡嗡的聲音等 就如指甲用力擦黑板讓他們產生崩潰,所以就會逃避。此外,孤獨癥的孩子思維是固化的,僵硬的。他們只能理解字面的意思,所以和孩子溝通時,他們會顯的茫然、不知所措,因而和父母溝通出現問題;其次,孤獨癥的孩子對環境適應性差,拒絕改變,喜歡沉靜在自己的世界,所以作為父母不能硬性強迫孩子去適應新環境。同時當孩子對陌生環境產生抵觸情緒時,做訓練反而不會起到改善的作用。
因此,我們可以在孩子喜歡的環境,適應的環境中做康復訓練,比如家里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按摩、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做一些感統訓練等。
按摩療法: 1.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方向按迎香、水溝、地倉穴,每個穴位按100次左右,然后揉上唇肌肉2—3分鐘。再用雙手中指或食指按揉下關、翳風、頰車、承漿穴,并用食指、中指指腹緩慢按揉面頰和下唇肌肉2—3分鐘。揉按喉部廉泉穴,并用中指、食指指腹按揉頸部喉結旁下頜部舌底肌肉,然后對捏上下唇肌肉,被動讓兩唇相碰。
2.頭部按摩:揉按印堂、百會、腦戶、風府、啞門,大椎穴,每個穴位揉按100次左右,然后在揉按額區、兩顳區、顳頂區2—3分鐘。
音樂療法:自閉癥孩子在腦部比如基底神經節、海馬、杏仁核等部位存在著異常,而這些部位與音樂活動時的腦機制有著高度的聯系,相關研究也發現自閉癥孩子對音樂的反應幾乎是普遍的,自閉癥患兒雖然拒絕語言和交往,卻不拒絕音樂,對音樂有著強烈的反應和興趣。音樂治療是讓孩子在愉悅的音樂活動中不知不覺的提高和改善自我。
推薦曲目:《伏爾塔瓦河》、《水上音樂》、《搖籃曲》、《小步舞曲》等。
具體操作:每次聆聽25—30分鐘,每天6—8次的背景音樂,音量小于40分貝。
感統訓練:如:拍球、平衡臺上拋接球、踢球、滑梯、走平衡木等等。
對于孤獨癥的孩子,家長一定要耐心的引導,如果孩子去某個環境中大吼大叫、亂發脾氣,請不要責罵,而是耐心教導,并記住孩子排斥的場所,盡量少帶孩子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幼兒園小班靜坐音樂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幼兒園小班靜坐音樂活動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