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幼兒園山歌音樂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幼兒園山歌音樂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個人進入村里拍攝試過了無數次,對村里人印象深刻,他們好客熱情,有的還招呼進食。也拍下了不少的圖片,稱得上作品的沒有,且將最近一次拍攝的傳上,請多多指教。
連南,瑤族人聚居密集的自治縣,自古以來,瑤人居于山嶺之上,外界對此頗感神秘。 正午,沿著陡峭而又彎曲的山路,來到坐落在半山上的連南三排鎮老排村。
老排瑤寨據說是從油嶺寨那邊遷移過來,寨里因而就沒了老式瑤寨那種吊腳樓的特色。
寨里最寬闊的一塊平地上,也是最氣派的建筑,一座捐助讓學生寫生歇息的休息室,平日里卻是大門緊鎖。
任何第一次來到這里的人,都有想進入這寨里進行探究的好奇心。
然而,寨里的路卻不易走,通向里面都是這種狹長,兩邊長滿了雜草的青石板路。
有一半的人失敗,因為面對悄無聲息,殘缺不堪甚至放置棺木的空屋時,他們感到了害怕。
年輕的,對外面世界充滿期待的人們早已離開村寨,偶爾的幾聲犬叫響切整座村莊。
她,家人搬遷到連南縣城,每天只顧著為孩子們盡快繡出一套民族的服飾,盡管他們不甚喜歡穿著 。
繡一套瑤族傳統的服裝,要花費2、3年時間,不求富足的生活,達成自己的意愿,也就感到幸福快樂。
征得主人同意,參觀了她的家。白天,內里非常昏暗,墻壁上粘貼著幾張家人的生活照,這個家只能用殘破來形容。
寨子高處眺望;連綿無盡的喀斯特地貌,峰叢與寨子寂靜相伴對望。
寨里轉了一整圈,碰到了第二位的老人,他,唱起了山歌(民歌)跟我打招呼。
老人家迫不及待地訴說年輕時走南闖北的威水史,禁不住為他鼓掌,不因為他豐富精彩的人生經歷,而是那樂觀的生活態度。
離開他家時,好客的大爺送了自己采摘曬制的白茶給我。
宣傳欄上,貼出美麗鄉村的規劃構思圖。
當舉杯歡慶GPD猛漲的時候,我們仍要想到還有那些光芒照射不到的地方。
1、進過大山好幾次了,讓我記憶最深的一次是我們去一個大山深處的一所小學。當我們到這個小學的時候老師和學生都很熱情,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村民的淳樸。據我了解這個小學老師很少基本上都是40多歲的年齡,小學里面唯一一個女教師是帶的是幼兒園,一個老師要管幾個班。校長和我們說:“學校里的老師都是本地的,學校地段偏、教學設備跟不上沒人愿意來這里教學”。
2、學校每天九點上課,住的遠的孩子們每天都要早早的起床,有的孩子早上要走40多分鐘的路程才能到學校。到了中午,學校有營養午餐,所以孩子們不用回家去吃飯,他們吃的津津有味的,吃完營養餐后他們都是自己洗餐具。老師們還邀請我們和他們一起吃午餐,由于自己的羞澀拒絕了,最后導致我們一天都沒吃到飯。
3、吃完飯還有一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孩子可以在操場上玩耍,有的在桌子上趴著睡覺,我們的到來孩子們很高興,不一會我就被一群孩子圍著和他們一起玩耍,看著他們那雙天真的眼睛我整個人都感覺自己變年輕了。最讓我感動的是,有的老師中午都是在教室鋪了一個簡單的收縮床就這樣午休了。
4、下午上課上到四點多全部的孩子就一起掃地,掃完地校長通知集合交代一些安全事情就放學了。放學回家孩子們幫家里做一些家務,煮飯、掃地、洗菜等等。有些是留守兒童回家做的事情也很多,但是他們都很聽話,這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和爺爺奶奶在家的日子。
5、這是我第一次去小學拍攝,第一次經歷都這么美好,校長和老師都很和藹可親,孩子們天真無邪。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次拍攝經歷。
最后來一組照片吧,拍攝的不是很好,望大家不要噴。
一個人去鄉村拍攝的經歷很多,現在就拿我之前一次去永定土樓探親的時候,由于當時沒有攜帶單反,所以很多美景之能是錯過了,不過我還是用手機記錄了一些,在這給大家分享幾張吧!
圖一:是我在土樓內部拍攝的照片,很佩服當年勞動人民的智慧,為了躲避匪患,造了一個個城堡型的住所,隨便一個土樓里面都住了少說幾百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設施里面一個不會少;而且土樓內部基本都是木質結構的,層層疊疊勾勒出美麗的線條。(有時間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哦!)
圖二:是在山頂上拍攝的照片,早上大霧剛剛退去,松樹梢上凝結的水珠還未蒸發,綠色的松針加上細細的水珠,展示的清晨的自然生機。
圖三:也是在山頂上拍攝遠處的山谷,霧氣籠罩著山腳,中間是山間,上面是厚厚的云層,這種遠處的層疊感,讓人贊佩大自然的靈感之作。
(這些都是沒有修過的圖片,手機拍攝)
山村有很多拍攝題材,民俗是最值得關注的。一是山村有傳統的建筑村落,有特色有特點,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二是山村有傳統的服飾和衣著習俗。三是山村有特有的民間文化特征,在婚喪嫁娶,祭祀節慶方面很明顯。四是山村也有山村小景,拍出來也可能成為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幼兒園山歌音樂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幼兒園山歌音樂活動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