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昆明音樂會的活動反思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昆明音樂會的活動反思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國通俗音樂的起步期可追溯至20世紀初,誕生于1927年的《妹妹我愛你》《毛毛雨》等歌曲是我國通俗音樂誕生的標志,而這些流行歌曲的創作者梁錦暉則被譽為通俗音樂的奠基人。50年代后,通俗音樂的流行中心轉為港臺,由此開始了長達將近二十年的沉寂期。到了20世紀70年代,改革春風吹開國門,也帶來了通俗音樂的再度興起,以鄧麗君為代表的通俗音樂給大陸地區帶來了重要影響。80年代后,通俗音樂開始向多元化發展,這個時期以“西北風”和崔健的“搖滾”為代表,通俗音樂的繁榮時代正式來臨。90年代至今通俗音樂進入了開放分化期,我國通俗音樂受歐美、日韓樂壇的影響越來越大,變得更加時尚、另類、超前,更加貼近當代快節奏社會生活的審美要求,旋律淡化,節奏強化,曲式多樣化。
經過近百年的起伏發展,通俗音樂已漸成型,分成了幾個基本的風格類型:民謠風格(新民謠、校園民謠等)、都市浪漫風格(情歌等)、搖滾樂(歐美搖滾、本土搖滾等)、西北風、新時令小調等類型。
中國音樂真正的突破源起于中央電視臺1979年錄制的風光片《三峽傳說》,這部風光片本身并沒有引起巨大的轟動,但是作為其中插曲的《鄉戀》引起了社會的轟動。《鄉戀》是一首懷念故鄉的抒情歌曲,歌名起初叫《思鄉曲》,1983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上《鄉戀》成為觀眾點播率極高的歌曲,在熱情觀眾的要求下,李谷一再一次唱響了這首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歌曲。中國大陸的通俗音樂邁出了勇敢的一步。
中國大陸通俗音樂真正崛起的標志是1986年百名歌星為紀念“國際和平年”參籌辦的《讓世界充滿愛》音樂會。
之后,中國的通俗音樂開始分成三類發展:一個是以北方民歌為素材,對民族命運、自身生存方式的批判與反思的“西北風”;一個是在百名歌手演唱會上因《一無所有》而走紅的崔健所發起的中國搖滾;另一個就是以齊秦、蘇芮為開端,正式登陸內地的港臺流行音樂。
到了1994年,內地的通俗音樂一夜之間崛起了一股校園力量,喚醒了每個人那份久違的感動。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那首讓無數人銘記的《濤聲依舊》,展示了現代人在變幻莫測的都市生活中仿徨失措的心理。
1997年一首氣勢恢宏的歌曲《走進新時代》標志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新的階段。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昆明音樂會的活動反思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昆明音樂會的活動反思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