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育人反思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幼兒園音樂活動育人反思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小學生抽板凳惡作劇,這事后果可大可小,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是摔倒的孩子摔傷嚴重,那可不是一份檢討書能夠解決的。顯然題中傷害不大,老師是本著處理該吵鬧而要求寫檢討書。但我想不明白的是為什么要要求寫成童話檢討書,我是不贊成這種做法的,這種處罰的,其一,童話的形式的檢討書真能讓孩子檢討反思么?還只是一種對該事件形為的認識而已。其二,能達到什么效果,做錯事的孩子保護了他的心靈,守護了這個孩子,那無辜的受害者得到了什么慰問,道歉有么?他的情緒情感誰來守護。其三,教育創新可取,可是該如何創新,真的只能這樣么??
創意。值得推廣。
通常來講,學生犯了錯誤,老師批評,寫檢討,這是常規。有些學生寫起檢討來,套話空話連篇,有的承諾保證,信誓旦旦。可是,轉過身去,又會忘得一干二凈,錯誤依然犯,檢討書依然寫,敷衍塞責,流于形式,起不到大的作用。
這位老師獨辟蹊徑,讓學生進行創作。以作品中的人物的感受來表達自己對錯誤的認識,以及今后該如何做。這樣,流于形式,敷衍塞責是不行的。必須要結合自己的思想,深刻的反思,才能夠寫出童話式的檢討書。
寫作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遠比一般的檢討對學生的影響更深刻。
教無定法。適合就好,起作用就好。
為這位老師點贊。
我所了解的是,老師讓惡作劇的學生寫檢討書,而該學生將檢討書寫成了童話,并不是說老師要求學生寫童話檢討書。
我覺得這兩者的性質是不一樣的。
1、老師要求寫童話檢討書,一方面說明其實老師心里也清楚,寫檢討書其實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何不借此來鍛煉一下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2、另一方面,也說明,老師的教育教學不應該總是停留在過去的模式上,應該勇于創新,跟隨時代進步。
3、如果老師沒有要求,學生自己寫成了童話故事,說明該學生確實比較厲害,能夠不局限于固定一種思維模式,值得點贊。
榮幸回答!
單純,善良,又美好。
小編的第一感覺,就是如此。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小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都是需要老師慢慢引導,能夠像寫童話一樣寫檢討,再合適不過。這樣的老師,很獨特,很美好……
教育,不是懲罰,而是有力的引導。這對老師來說是難事,但是一旦成功了,就是很美好的事。學生,收教育,一旦有了強有力的方式,她的啟蒙和成長,也將會大大改變。
我們不是倡導童話,我們也聽歌詞唱過"童話里都是騙人的",但是,純凈的心靈,善良的人格,豐富的想象力,都離不開我們小時候聽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小紅帽,灰姑娘……都是最好的例子。
給老師點個贊,新穎的教育,是正確的引導。
打字不易,喜歡的點個贊吧。
事情原委
上周二下午,小語在上鄭老師的社團課,課上她開了一個玩笑,把前面一個六年級男生的凳子給挪開了,讓這個點名起身后準備坐下的男生一屁股坐到地上。
鄭老師很生氣,也很嚴肅。”當鄭老師在教室外讓她寫一份檢討書時,她更害怕了。“我是第一次寫檢討書啊,沒寫過,不知道該怎么寫……”接下來,鄭老師對她說,可以用童話來寫這份檢討書,小語馬上放松了一點。“我以前寫過童話的,心里有了底。”于是,一份童話式的檢討書出爐了。
效果
當事老師稱,教書28年,會讓一些犯了錯的高年級學生寫檢討書,但效果一般,于是想改改人稱或許更有效果。加上小語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女孩,語文能力比較弱,如果讓她寫檢討書,可能四五個小時都完不成,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換一個人稱寫,不講自己的事,寫起來可能會更加積極,這是移情的作用。這份童話式的檢討書走紅網絡,鄭老師在這里改變了教育方法,轉而讓孩子寫童話式的檢討書, 讓孩子思考自己做錯事的原因,也達到了寫檢討的目的。看看其他孩子的檢討書。
教育啟示
老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除了教知識,更重要的還有育人,所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書育人是一門藝術,不同的孩子適合不同的教育方式,老師應該多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豐富自己的教育手段,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老師的這個小創舉,充滿了人文關懷,如果只是一味責備小語,也許就沒有這么好的教育效果了。也為同行提供了新思路,我贊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幼兒園音樂活動育人反思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育人反思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