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鋼琴音樂會推薦曲種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鋼琴音樂會推薦曲種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很高想為小編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了解音樂知識,品味更好的藝術。
關于巴赫,是巴洛克時期乃至整個音樂史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被稱作音樂之父。可以說,后期所有的音樂發展都離不開巴赫對音樂的探索。音樂是一個以作品說話的藝術門類,我就結合巴赫一生的結晶——《平均律鋼琴曲集》來說明一下巴赫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平均律鋼琴曲集》集復調音樂之大成,精美的旋律、千錘百煉的主題和匪夷所思的復調作曲技法隨處可見,代表了巴赫器樂創作的最高成就。在這種完美的音樂大廈面前,后人只有驚嘆。肖邦曾說:“《平均律鋼琴曲集》是音樂的全部和終結,其對音樂史的貢獻主要有以下三點:
1、把器樂的魅力展現世間
眾所周知,巴赫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而巴洛克時期最令后世驚嘆的便是復調音樂的發展。復調音樂是一種“多聲部音樂”,作品中含有兩條以上(含)獨立旋律,通過技術性處理,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音樂就叫做復調音樂。在巴赫之前的年代,復調音樂已在教堂圣詠的人生演唱中得以實現,只是當時的人們忽略了器樂,甚至更愿意采用無伴奏的形式來進行復調音樂的探索。
在巴洛克時期,工業技術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管風琴、小提琴家族的出現及完善使人們發現了世界上除了聲樂還有其他更美的聲音。巴赫便是為這些聲音制定法則的探索者與開拓者,《平均律鋼琴曲集》中,全部由前奏曲與賦格(復調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構成,而且各個前奏曲與賦格在主題上沒有直接的聯系,靠調性和內在的思想情感結合在一起,既形成對比又相互補充,對器樂能夠發展的所有可能均進行探索并予以作品解讀。
2、大小調取代了中古調式并影響后世
所有音樂愛好者幾乎都知道所有的音樂作品必須有其調式,比如在很多譜子前面都會標記出1=C這樣的標記,就是說明了這首曲子是C調的,此種規則被大部分音樂作品所采用,而在人類音樂啟蒙階段,人們采用的是中古調式。
中古調式是由古羅馬神學家波伊提烏提出的中古世紀的教會調式共有八個:四個正調式和四個副調式,副調式音階的音域比正調式低四度。其音階由七個音構成,全部都是自然音,沒有變化音,就好像人們只在鋼琴的白鍵上彈奏,因而人們把這些調式也稱做“自然調式體系”。人們在實踐中發現,對于音樂的發展,像爵士體裁的出現,無法使用中古調式來展現。
巴赫創作《平均律鋼琴曲集》時,正值人們探求至今任運用與于鍵盤樂器的十二平均律調律體系的歷史背景下,很顯然,巴赫的橫空出世解決了這一世界性難題。《平均律鋼琴曲集》一共兩卷,各24首。
巴赫的這部《平均律鋼琴曲集》,以C大調開始,根據各音為主音的12種大調以及12種小調分別寫成前奏曲與賦格,按調性發展而排列。在排列過程中,以細微的差異體現變化、體現轉調的魅力。這些前奏曲與賦格,在主題上彼此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它們靠調性與內在的思想感情結合在一起。巴赫在每一調性的表現中,都充分拓展了該調性的音樂內涵,每一調性的表現和調性間的關系,充滿手法上的變化,使人回味無窮。
3、集巴洛克所有作曲技法之大成
巴洛克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同于宗教音樂的空靈與虔誠,而是更加關注人類對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宏偉壯觀、熱情如火、充滿活力,情感戲劇性的完美展現。巴赫作有這樣的說明:“《平均律鋼琴曲集》(48首前奏曲與賦格)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調,和有關的大三度do、mi,小三度re、fa作成的前奏曲和賦格曲集”
《平均律鋼琴曲集》一共兩卷,各24首。第一卷BWV846-869;第二卷BWV870-893。在第一卷的扉頁,巴赫作有這樣的說明:“《平均律鋼琴曲集》(48首前奏曲與賦格)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調,和有關的大三度do、mi,小三度re、fa作成的前奏曲和賦格曲集。這不僅能給熱心學習音樂的年輕人提供一個機會,也為后世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能使熟悉此類技巧的人從中獲得樂趣。”
前奏曲與賦格或幻想曲與賦格,井不是古老的曲種。這種曲體起源,可能是自由的即興部分與賦格曲部分所交替的多段體的托卡塔。前奏曲作為小型器樂曲之一,誕生于十五六世紀,一直是聲樂曲之前的引子,并無確定的形式。前奏曲大多是和聲性音樂。有的以和弦為基礎展開,有的具有復調風格,有的類似小型練習曲,有的屬于法國序曲風格,有的是意大利大協奏曲風格。巴赫將前奏曲放在賦格曲、組曲之前,作為與后面的主要樂曲形成對比的序奏,賦予了其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些前奏曲的意義不僅因為體裁、織體、風格與賦格形成對比,還因為它們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賦格在巴赫一生的創作生涯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這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展現了巴赫高超的創作技巧和豐富深刻的內心世界。賦格是單一主題的發展,巴赫賦格中的主題性格有的悲痛,有的是世俗舞曲,有的節奏富于動力,有的抒情歌唱,有的英勇雄偉。它們在織體、形式和處理等創作手法上各有千秋,不拘泥于陳規,都達到了非常高的藝術水準。而后世所有音樂的發展,在音樂理論都是借鑒巴赫的研究成果。
比如前奏曲原來是樂曲的即興部分,并無確定形式,所以巴赫在這部作品中,賦予各種形態,大約可分為3類:1、音形裝飾化;2、旋律型,在和弦伴奏之上,流動著美妙的旋律;3、創意曲型,主題以對位方式運作。賦格曲形態也是千變萬化,大致也可分為兩類:1、濃縮型,有較多次的主題導入,主題的反行或緊密發展等使用較多的對位技法。2、弛緩型,與濃縮型相反,除呈示部,全部聲部的發展都是絕無僅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鋼琴音樂會推薦曲種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鋼琴音樂會推薦曲種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