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鋼琴鬼子進村音樂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鋼琴鬼子進村音樂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蔣委員長這個自詡為曾文正公及王陽明最虔誠的信徒做夢都沒想到,在我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隊伍中,第一個沖入自己“老巢”的不是別人,不是別人,而是素有有倒戈大王之稱的前國軍將領吳化文,這一神奇的“巧合”足以讓人驚掉下巴,估計微操大師要哭暈在廁所里了。
吳化文可以說是“投機”界的大神,一生“投”過四家大公司(馮玉祥集團、蔣氏集團、汪偽集團、人民集團)都很成功。
馮玉祥可以說是吳化文走上“投機”界的引路人,甚至說成導師也不為過(抗戰后馮為其選了績優股人民集團)。吳化文在十六歲那年為了生計投到了馮玉祥部下當了一名小卒,由于為人機靈辦事利索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二十來歲被馮保送入軍校深造,學有所成后的吳化文擔任馮部師參謀長,對于曾經走投無路的年輕人來說,如今前途一片光明,從此踏上了“投機”之路。首先是背板了恩師投到了同門師兄韓復渠部,混得可謂風生水起,從一個團長干至濟南警備司令,吳化文的第一次“投機”馮玉祥集團可以說相當的成功。
韓復渠因抗戰不力被蔣委員長處決后,吳化文換股第一次“投”了蔣氏集團,成為了蔣在山東地區的主要打手之一。令其出乎意料的是,非但沒任何收益還虧了不少,主要是委員長眼里揉不進雜牌軍這顆沙子,吳化文賬下的兩萬大軍吃喝拉撒委員長一概不管,誰叫是后娘養的部隊。因此在面對日軍對山東地區瘋狂大掃蕩時,嚴重缺槍少彈的吳化文損失慘重氣得要罵娘。
一九四二年底也是抗戰進入到了最艱難的時刻,曾多次與我軍搞軍事摩擦的吳化文在消停了一陣子后,閑來無事時竟然主動向委員長提出了“要不要去披日偽這身皮囊”,反正臟活在山東一帶已為委員長干了不少,多一件又何妨。而蔣委員長非常爽快,“你大可去吧,但注意槍口,至于日偽這身皮囊,到時我親自為您摘下。”吳化文率領兩萬余人就這樣“投”了汪偽集團,官至日偽第三方面軍上將司令官,還受到了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接見。
吳化文的這次“投機”可以說相當的成功,兩萬入股不到三年的時間掙了五萬多,年收益超過百分之五十。精明的吳化文判斷汪偽集團大勢已去后,提前拋售率領五萬大軍再次“投”到了蔣氏集團,其部被改編成第五路軍,吳化文擔任總司令兼津浦路南段司令,主要(津浦路一線蔣鞭長莫及只能用日偽)給委員長當炮灰干一些偷雞摸狗之事。但也正是蔣委員長這一致命的微操,迫使罪孽深重已經里外不是人的老吳萌生了“退股”的念頭,并由老上級馮玉祥為其指路。
至此,吳化文開始拿出一小部分“資金”嘗試著投了人民集團。但是,在長達兩年多時間里,吳化文對多人民集團操作十分頻繁,買了又賣,賣了又買,一直在岸邊觀望。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第二次“投”了蔣氏集團總算有收益了,覬覦已久的美式裝備如今得逞所望,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王耀武還將其當大爺供著,況且蔣氏集團暴跌之勢尚未明顯;二是人民集團這支股上升趨勢尚未明朗,可先觀望著,而有著同樣出身和經歷的、腳踏兩只船的同門師兄郝鵬舉因“投”得太早掛了,這可是前車之鑒。所以,“投”早不如“投”得巧。
自豫東戰役結束不久后濟南周邊方圓數百里的區域已經被我軍所控制,濟南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座孤城,守城司令王耀武曾建議放棄濟南將兵力撤往徐州,但是被蔣介石給否決了。王耀武深感守城兵力不足不得不讓吳化文部吃好喝好睡好,放下身段當大爺供著,而擔任濟南西線防衛任務的吳化文也知道濟南很難守得住,這次被逼到了墻角已無回旋之地。因此,“投機”大神吳化文認為時機已到了,切勿步入郝鵬舉的后塵,在濟南攻堅戰打響的第三天,吳化文正式“投”了人民集團,而且是永久性持股。
蔣委員長得知吳化文濟南反水后估計要氣暈,因為他怎么也料不到這個曾在沂魯犯下重罪而且還曾披過日偽這身皮囊的老吳,還能得到原諒。更讓他驚掉下巴的是,老吳起義后其部被成的部隊,在渡江戰役中跟開了掛似的,居然成為了攻入自己“老巢”的首支部隊,歷史總是如此巧合。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投機”蔣氏集團和汪偽集團時曾干了太多不光彩的事,但吳化文后半生過得還不錯并且安穩地走了。而“走得好,不如走得巧”,要不或者能再多活兩年估計就難說咯,走得如此之“巧合”。進一步來說,對于曾經里外不是人的老吳“投”了人民集團后能獲如此結局,不愧為“投機”界的大神。
從宏觀大歷史層面來看,中國歷史上先后有過兩個非常巧合的階段。
第一階段:先是先秦時期的幾百年分裂與戰亂,然后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王朝,但15年之后就滅亡了,接下來的漢朝在繼承秦朝制度、土地的基礎上,迎來的確是一個幾百年的大王朝
第二階段:先是三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幾百年戰亂,然后隋文帝統一天下,建立王朝,但37年后就滅亡了,接下來的唐朝同樣是繼承隋朝的制度和土地,同樣成為一個近300年的大王朝。
所以我覺得,這兩個階段的歷史巧合,雖然在具體年限上略有不同,但從大歷史角度看,真的太不可思議了,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恐怕只能用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來草率解釋了。
在孟良固戰役中,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整編74師被華東野戰軍全殲,對國共的戰場態勢產生了重大影響。而在這次戰役中,一些讓人難以置信的巧合,也左右了戰役最終的戰局。
當華東野戰軍負責軍事指揮的副司令員粟裕根據戰場情況,出人意料的提出全殲整編74師時,誰也沒有想到,在戰役中所經歷的幾次偶然的巧合,也加速了74師最終走向了滅亡。
在孟良崮戰役的10多天前,王必成縱隊被派到敵后去執行其它任務,但決定殲滅74師時,計劃改變,可是粟裕并沒有將王必成縱隊撤回,而是令他隱蔽待命。
在需要在垛莊截住74師退路時,王必成縱隊剛巧就可以順勢完成。而張靈甫在垛莊這個74師的后方補給點,卻只留下了一個連的守軍,王必成縱隊2萬精兵占領垛莊成為孟良戰戰役中最關鍵一步棋。
74師的援軍中,與李天霞的隔岸觀火不同,黃百韜是拼命想把張靈甫救出去,他不顧一切向其74師靠攏,在距離孟良崮十余里的黃崖山與王必成縱隊搶奪山頂時,在東西兩側,兩軍展開了登山比賽。
當解放軍搶先一步到達山頂時,往下一看,敵人距離山頂也只有四五十米的距離。但就是這四五十米,黃百韜竭盡全力也沒過去。要知道,越過黃崖山就能與74師連成一片,完成救其于水火之中。
當74師選擇孟良崮固守時,黃百韜曾提醒過注意水源問題,但張靈甫孤注一擲,沒有理會,本來控制的山下兩個水塘,在解放軍圍攻下,不久便告失守。 造成74師官兵無水可飲,士氣大受影響。
另外部隊的許多重機槍是水冷式的,因無水制冷也打不響了。孟良崮戰役打了4天4夜,一滴雨沒下,可是仗剛打完,大雨傾盆而至。被俘的74師官兵不僅仰天長嘆“老天要滅74師啊”!
黃百韜除了在王必成駐守的黃崖山攻擊,另外還在天馬山一帶進行突破。當時天馬山是地方部隊駐守,力量相對薄弱,在黃百韜的拼命進攻下,眼看就要失守。
情況危機萬分之時,陶勇縱隊的一個營執行任務路過,被駐守天馬山的指揮官截住,在知道事關全局成敗后,這個營加入了駐守部隊,使天馬山陣地化險為夷,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在5月16日凌晨,解放軍又對孟良崮發動新一輪進攻,粟裕知道,如果今天再攻不下來,就不得不撤兵了,因為外圍大批敵軍即將到達,如不盡快結束戰斗,我軍將陷入敵重兵包圍之中,隨時有被消滅的危險。
但經過解放軍官兵的浴血奮戰,終于在16日傍晚結束了戰斗,74師全軍覆沒。戰役結束的時間也巧如事先設計的一樣,就在華野部隊剛剛撤出戰場,74師的大批增援部隊就陸續到達了。
孟良崮戰役是我軍在解放戰爭中的一次意義重大的勝利,對國共雙方戰局影響深遠。而取得戰役的勝利,除了指揮者的運籌帷幄,參戰官兵的浴血奮戰,一些驚人的巧合也注定了最后的結果。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鋼琴鬼子進村音樂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鋼琴鬼子進村音樂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