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鋼琴1級音樂會曲子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鋼琴1級音樂會曲子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圣桑---《天鵝》
圣桑的作品長久以來都被苛刻的樂評家批評為技巧有余,內涵不足,聽上去高雅,但流于膚淺圣桑,雖然被冠以法國的門德爾松的名號,但恐怕人們對門德爾松的評價卻是“寬容”多了,因為門德爾松的“名氣”顯然比他要高得多,這可能要歸功于門德爾松發掘了人類最偉大的音樂家巴赫的音樂作品這個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時間是衡量藝術作品的存在價值的唯一標準。圣桑的很多作品都百聽不厭,這也使得音樂除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除了\\"維也那之音\\"之外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了。
《天鵝》是我們熟悉并為之感動的優雅、溫柔的大提琴曲,它出自圣桑的管弦樂《動物狂歡節》。《動物狂歡節》由十四首獨立的短小樂曲組成,(一)序奏及獅王的行進;(二)公雞和母雞;(三)野馬;(四)烏龜;(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館;(八)長耳人;(九)林中杜鵑;(十)大鳥籠;(十一)鋼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鵝;(十四)終曲。《天鵝》是第十三首,它不僅是一首大家所熟悉的膾灸入口的名曲,也是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唯一允許在他生前叫人演出的樂曲,被視作圣桑的代表作品,這首大提琴曲被改編成各種樂器的獨奏曲,甚至被改編為芭蕾舞《天鵝之死》。
該曲是由大調、6/4拍子、由單主題發展而成的三部曲式。
樂曲一開始,鋼琴以清澈的和弦、清晰而簡潔地奏出猶如水波蕩漾的引子,在此背景上,大提琴奏出旋律優美的主題,描繪了天鵝以高貴優雅的神情,安詳浮游的情景。
中間部分由第一部分主題固定發展而成,猶如對天鵝優雅而端莊型象的歌頌,把人帶入一種純潔崇高的境界。
第三部分,鋼琴以優美的琴音表現出天鵝游蕩于水面時,水面波動、天鵝高雅優閑。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漸消失。
在這樂曲里,如果大提琴代表了天鵝,鋼琴就是那波光粼粼的湖水,美麗的天鵝公主在湖水里載沉載浮,期待著王子的到來。
圣桑生于1835年,1921年客死于阿爾及利亞。他生下來才十個月父親就去世了。年幼的圣桑對聲音異常敏感,愛聽時鐘報時的滴答聲和水開時茶壺的“歌唱”。他13歲便進入巴黎音樂院,并獲得管風琴和作曲的獎金,成為一家巴黎小教堂的管風琴師。22歲時被任命為巴黎最著名教堂之一的馬德萊納教堂管風琴師 。他在那里待了20多年,46歲時被選入學院,又活了許多年,獲得多種榮譽,創作樂曲,受到人們尊重,喜愛和贊揚。他教書,編撰其他大師的樂曲,作為音樂會的鋼琴演奏者到各地巡回演出。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鋼琴1級音樂會曲子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鋼琴1級音樂會曲子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