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海上鋼琴師音樂教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海上鋼琴師音樂教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個人認為
1 孤獨,他從小被拋棄,在船上長大,沒有同齡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于是,鋼琴成了他的朋友,到最后一人獨自死去。生而孤獨,活在世上,可能有人會陪你走過一段開心的旅程,但,所有的一切終究要獨自面對,這便是孤獨
2 人生意義,影片通過講了一個音樂天才的一生,也展示出了現實社會的諸多無奈,1900為何沒有走下陸地。他為何沒能勇敢的踏出那一步,追逐自己的愛情呢?但這不就是現實么,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走出這一步呢,當初的暗戀對象,你表白了么?心里想著辭職,去做喜歡的事,辭職了么?
竟然人生如此無奈,那又為什么要活著呢?意義是什么呢?1900找到了自己活著的意義,為音樂生,為音樂死,在海上生,在海上死,這就是他想做的。你呢?你想做的是什么?
對于這部電影的理解,很多人覺得是在講天才的孤獨,但是卻忽略了影片一個隱藏的秘密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那就是這部影片的主角也許不是1900,或者說這個傳說的1900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主角是講述這個故事的麥克斯。我們先來看一張圖片,這個圖片是《海上鋼琴師》主打的海報。
?
上面是麥克斯凝望大海的背影,這并不是說麥克斯在尋找這個故事中的主角1900,而是他本身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可以大膽設想一下,麥克斯曾經在維吉尼亞號上做過幾年的樂師,當時他所在的樂隊被眾人愛戴,成為紅極一時的樂隊,在那段快樂的日子里可能是麥克斯的事業(yè)巔峰時期。
?
而等到他離開了這艘船,想要將他的音樂帶向全世界的時候,卻被殘酷的現實無情的打垮了,生活越來越落魄,他也逐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會再有人像在船上那樣對他贊揚歡呼,所以他很懷念在維吉尼亞號上的日子,編造出了一個1900,一個天才的鋼琴師,一個不愿意離開維吉尼亞號的天才。
?
而1900這個人物和故事的塑造明顯是非常成功有趣的,能夠打動所有聽故事的人,但是這個故事卻暗含了麥克斯內心的渴望,如果可以選擇,他可能也會和1900一樣,永遠不離開維吉尼亞號,在那艘船上死去,至少那時候的他是受尊重的,也是快樂的。而劇中他和1900的大部分臺詞也許都是他這么多年對人生的感悟吧,他時常撫摸自己的小號,用這個虛構出來的“天才鋼琴師”的故事排解自己的痛苦,而他真正不想傾訴的故事其實就是他自己的故事。
?
而影片中也有無數貴族穿著華麗的衣服聚會聽音樂的場景,隨后船只行駛到了美國以后,這些傳統(tǒng)的儀式,都會被美國的新文化所取代。這也暗示了麥克斯也終將會被取代,所以這部影片真正的主題不僅僅是藝術家執(zhí)著堅持的追求,更大的含義是那個時代歐洲文明的沒落,如同當年下了船的麥克斯,從此輝煌不在。
?
?(圖片順序有點。。。)
“兒童哲學啟蒙”推薦你領略《海上鋼琴師》教科書般的人生演繹,窺見自我教育的上帝密碼
凡是
被褻瀆過的靈魂,
無論
外表多么光鮮亮麗,
都無法撬動。
上帝的琴鍵。
一切神曲都是源自旁無雜念的心靈的演繹,一旦摻雜欲望,就注定會迷失自我,墮入深淵。
1900深諳這個道理,所以他只會遵崇自己的內心馳騁在音樂的世界。當所有的音符都凝煉與寫意著自己的靈魂,一切又都是水到渠成。
但每個人的人生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就是如此一樣,矛盾如出一轍——越想得到一個結果,反而越會失去對過程的控制。
正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會作出這樣的選擇,所以瘋狂和絕望的關系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的一丘之貉。
無論對于我們個人,還是整個人類社會,這便是真理——屬于上帝的琴鍵!
正是如此,個人和整個人類社會才會失控——有人才會膨脹到自以為是無所不能,有人才會卑微到為了讓自己實現膨脹而趨之若鶩,迫不急待地上岸。
可是,無論你是不是把岸上視為天堂,但只要你打破了內心的寧靜,企圖撬動上帝的琴鍵,注定無法尋到你最想想得到的一切——比如真正的自由。
既然如此,為何又有那么多人非要上岸呢?
求諸于外者,永遠無法得到內心的平靜、滿足和篤定;
求諸于內者,卻在不經意間活成了所有人眼中的風景,活成了所有人心中的神話。
“兒童哲學啟蒙”很少寫影評,但只有相當經典之作才會激起發(fā)自內心的筆尖,推薦你看《海上鋼琴師》教科書般的人生演繹,窺見自我教育的上帝密碼。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海上鋼琴師音樂教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海上鋼琴師音樂教案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