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純音樂鋼琴笛子古箏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純音樂鋼琴笛子古箏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揚琴是一種擊弦樂器,它是由100多根鋼弦組成,有60多個音,髙音清脆明亮,中音清澈柔美,低音渾厚低沉。它的音色近似于鋼琴。在民族樂器中,它的體形較大,常常擺在樂隊中間位置。在樂隊中為什么不受關注呢?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不是主奏樂器:在樂隊中,揚琴主要擔負伴奏任務,但不可忽視它的作用,它掌握著樂曲的旋律進程,速度、節奏等。如果樂隊沒有指揮,它就充當指揮的角色。
2.獨奏樂器倍受關注:人們在欣賞音樂時,都是集中精力欣賞獨奏樂器的演奏水平,伴奏樂器主要是對獨奏樂器起烘托作用,往往被忽視。這也是揚琴不被關注的主要原因。
3.音響效果的影響:舞臺上的音響效果,決定演出質量,音響師往往把主奏樂器的音量調大,而伴奏樂器音量調小,來突出主奏樂器,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4.樂曲配器的原因:作曲者給獨奏曲配器時,其主旋律都給了主奏樂器,前奏、間奏給了伴奏樂器,如果伴奏樂器顯得很突出,那就喧賓奪主了,揚琴的音色再好,也只能充當配角。
根據以上幾種原因,揚琴受冷落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是揚琴獨奏,其它樂器為它伴奏,情況就不同了,聽眾欣賞的是揚琴演奏水平,那它就可以揚眉吐氣了,而倍受關注。
在中國民族樂器中,有一件樂器與鋼琴同宗同源,那就是揚琴。揚琴音色明亮,剛柔并濟,表現力十分豐富,它的發聲方式與鋼琴十分接近,都是由琴錘敲擊鋼弦發聲。然而,鋼琴在全世界風靡,琴童無數,揚琴從波斯傳入中國400年卻依然鮮為人知。
揚琴,又稱洋琴、打琴、銅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擊弦樂器。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揚琴常用于戲曲(如粵劇、呂劇、二人臺等)、曲藝(如北京琴書、山東琴書、四川揚琴、常德絲弦等)的伴奏,也用于民間器樂合奏(如廣東小曲、潮州音樂、二人臺牌子曲、揚州清音、江南絲竹等)。揚琴獨奏藝術的發展,開始于二十世紀初,有貢獻的演奏家如廣東的嚴勞烈、丘鶴儔,四川的李德才等。
揚琴音箱木質梯形,以堅木為音箱,以桐木為面板,上張若干根鋼絲弦,奏時用竹槌敲擊發聲,音色清亮,可以奏兩組以上的音。經過進一步的發展,揚琴加大了琴身,增加了弦數,擴大了音量和音域。能奏出有十二個半音的四組音,可以轉調。音色清脆、嘹亮,可獨奏、伴奏和合奏。
為啥首先,揚琴個頭比較大,不方便攜帶;其次,在民樂隊中,揚琴個性不如二胡、笛子那么強,常常是充當伴奏的角色;但是一個樂團里可以有好幾把二胡,但只有一兩個揚琴。揚琴雖然少,但卻能起到粘合劑的作用,必不可少。
再者,揚琴學起來雖然上手比較快,但要真正掌握,卻也十分困難。和二胡、笛子、古箏等樂器相比,揚琴專業的老師和學生人數都比較少,種種原因,讓揚琴變得小眾。
1??因為揚琴的面板小,還能排列幾十個獨立的音,雙手可以敲擊和弦音程,可是音響又受弦長的的影響,由于揚琴的弦在外,不像鋼琴弦在內有箱體共鳴音量大。揚琴的音程跨度大,叮叮當當只適合于伴奏及民樂合奏。
2??二胡聲音圓潤酷似人聲,適合用主旋律配合人聲歌唱、二胡是拉弦樂,左手指對弦的吟揉綽注技法是鍵盤樂打擊樂發不出的。
3??古箏靠右手彈撥發出余音再靠左手改變弦張力及綽注改變弦長發出優美委婉的弦樂聲,它的發音就如同揚琴,琵琶一樣音頭較響,延長拍靠余音或輪指,作為欣賞樂是十分動聽的,作為配樂也是很適合的。
4??笛子清脆高亢嘹亮,笛子音域較窄,不同調號的笛子幾乎吹的都是主旋律,如果參與管弦樂器演奏,笛聲悠揚配以深沉弦樂和彈撥樂十分動聽。
5??古琴七根琴弦靠的右手彈撥產生余振左手采用吟揉綽注,發音圓潤飽滿深沉極有韻味,左手技巧變化充分發揮心中情感,司馬懿聽孔明在城樓鎮定不亂的彈琴聲,聽出孔明胸中藏有百萬雄兵,所以通曉音律的人才會感悟到音樂旋律的內含。古琴最適宜幽靜環境獨奏,聽眾宜于傾心靜聽體驗優美的旋律!
謝謝!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純音樂鋼琴笛子古箏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純音樂鋼琴笛子古箏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