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海角居鋼琴音樂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海角居鋼琴音樂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曠世才女李清照
先看下面的對聯: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 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支女兒花。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
兩世之交最偉大的詞作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在女作家中可謂“空前絕后”,“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和少女天真爛漫的生活。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表現少女天真爛漫的生活)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醉花陰》這首詞是前期的懷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 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人巧妙地將思婦與菊花相比,展現出兩個迭印的鏡頭:一邊是蕭瑟的秋風搖撼著羸弱的瘦菊,一邊是思婦布滿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創設出了一種凄苦絕倫的境界。
詞人用“瘦”把愁表現得淋漓盡致,愁思本來應該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詞人卻化抽象為形象,巧妙地用黃花這種真實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現得令人心疼。
其詞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詞集《漱玉詞》傳世。我們可以用三個詞語來概 括李清照的一生: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凄涼
有多漂亮并不知道,但肯定不丑,不然才子趙明誠如何會喜歡他,但李清照一定不是淑女,而是女漢子!
別看她是婉約派的代表詩人,也不要看她寫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那是她后來趙明誠死后,生活不幸時寫的。實際上李清照雖是女兒身,卻有男人的性格。
通過她的作品就可以體會得出來。
首先,愛喝酒,酒量還不錯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喝酒后還去劃船,故意劃入藕花深處,這種事只有女漢子才干得出來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日常生活習慣都是男性化
點絳唇·蹴罷秋千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詩寫當年趙明誠上門提親時,李清照還在蕩秋千,知道有客人來,身上汗都沒有干,倚門偷偷窺探。
對待國事態度,一點都不比男兒差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諷刺當朝不抵抗政策,與花蕊夫人的“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相提并美。
李清照到底有多漂亮?
只能說,當一個人的才華到達一定地步之后,即使她相貌一般,也能襯得她是個絕世美女,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就是在我們心目中,李清照一直是個大美女。
李清照,又號易安居士,什么是易安,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有“審容膝之易安”,由此可見,李清照是很受陶淵明的影響。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很多人都認為她應該是一個柔柔弱弱,嬌嬌滴滴的女子,其實不然。
少年時
年輕時的李清照,可是說是鮮活的,快樂的,純真的,我曾經很羨慕李清照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能想象的出,這時候的李清照是多么的快樂。
李清照也是大膽的,在《點絳唇》,中就這樣寫道,“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嬌羞淘氣大膽的女子躍然于紙上。
婚后
李清照婚后其實和趙士程相處很好的,二人還一起編寫《金石錄》,那時候他們為力買文物,很多時候還靠典賣衣物度日,但是那時候李清照也是快樂的,她還以“葛天氏之民”自稱。葛天氏,是傳說中遠古部落名。相傳有葛天氏之樂,由三人操牛尾而歌唱,共八曲。其發明"樂舞",是編布織衣始祖。
喪夫后
至于李清照做的很多傷感的詞,其實很多都是在趙士程死后寫的,當時又正是國破家亡之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再加上一路顛沛流離,李清照還得和人斗智斗勇,才能保住她和丈夫一起收藏的金石字畫。
其實我在想,李清照之所以要再嫁,其實應該是被生活折騰的疲憊了,想找一個人依靠一下子,但是哪里知道,再嫁之人是個人渣,不但想占有她的金石字畫,還對她非打即罵。要換成現代好多人,估計都會對生活失去了希望,但是李清照沒有妥協,知道那人渣營私舞弊,騙取官職的時候,把他給告了,然后和離。其實在宋代,以妻告夫是要坐牢的,李清照知道嗎?肯定知道,但是知道了還是要告,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晚年
我在剛看到李清照詞的時候,覺得她寫的最多的就是酒,就是醉,聯想到她的遭遇,覺得她晚年應該是整日飲酒,消沉度日了吧,后來才發現,其實不是的,她晚年還整理了她和趙士程所作的《金石錄》,又寫了《金石錄后序》,《打馬圖序》等等。
喜歡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喜歡她的“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也喜歡她的“卷簾西風,人比黃花瘦”……
喜歡李清照太多太多,已經完全和美丑無關。
古代沒有照相機,又無從考證,但古人都是以才華論人的,人家滿腹經綸,又多才多藝,寫出的詩詞有意境優美,能剛能柔,即使長得不好看,也感覺好看,因為太有才,內在美已經很吸引人,那么外在也就沒那么重要了。
很多人都說宋詞很美,那宋詞是誰,根本沒有見過,但說的美,就是給人感覺,描寫的畫面,耐人尋味,可以和很多人達成共鳴,所以感覺他美。
所以我覺得,李清照之所以有這樣的美譽,并不是一因為她長得美,而是太有才了,比如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講整個場景,已經主人公此時此刻的心情描寫的都很到位,錦書與西樓,想想都覺得美,仿佛都是這世界最美好的東西。
作者:李清照朝代:宋朝 體裁:詞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再比如,這首,眷戀人,海棠,知否,這仿佛也是最美好的,當所有的美好加在一起,你還會考慮作者長什么樣嗎?只想到這些美麗的詞語,都可以想象這人心里有多美麗,才能寫出這樣美好的詞來。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海角居鋼琴音樂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海角居鋼琴音樂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