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鋼琴大師貝多芬的音樂特點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鋼琴大師貝多芬的音樂特點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后人一向認為,貝多芬的一生,就是不屈不撓與命運,與人類社會的不平等斗爭的一生。自小受到酗酒的父親的虐待,以及急功近利的訓練。又及長大后,母親過身,家庭的重擔落在作為長兄的貝多芬的身上。對拿破侖的崇拜以及幻滅。中年時期出現(xiàn)的耳疾,侄子的不孝,生活拮據(jù)以及終身未婚,貝多芬都是逆來順受,用音樂的語言表達出心底里的抗爭精神,從沒有為三斗米折腰。他的名言“握住命運的咽喉”,是他一生精神的真實寫照。據(jù)說他臨終前,雷電交加,躺在病床上的他突然在直起了身,伸手抓向空中,好像要握住什么。這一情景,更是被后人認為是貝多芬自己對這句名言的形象化。
傳說有一次貝多芬和歌德走在小路上,迎面開來一輛貴族的馬車。他們兩人只好靠邊站。但兩人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歌德對在身旁駛過的貴族鞠躬問好,而貝多芬則嚴肅傲然。車上的貴族也很彬彬有禮的向兩人問好。后來貝多芬懷疑歌德的為人,兩者的友誼也因此破裂。
貝多芬深受當時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明顯可看到“自由,平等,博愛”的倡導性主題。序曲科利奧蘭,英雄交響曲和合唱交響曲,甚至在歌劇《費德里奧》里面囚徒合唱一景,直白地“唱出”了對自由的強烈渴望“噢,自由啊,自由,你什么時候重歸到身邊??”。
在行動上,有一次,貝多芬聽到要舉行音樂會為貧困的人民籌集捐款,就立刻帶病上場演奏,為他所同情的人們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貝多芬雖然嚴肅傲然,但并非沒有愛。他也談過戀愛,雖以失敗告終,但是卻催生了第四交響曲和小提琴協(xié)奏曲。他對兄弟的兒子卡爾十分慈愛,甚至溺愛。有一次為了帶后者回家,貝多芬冒雨出門,最后因為雨水透身,得了病,健康大為惡化。
我行我素
貝多芬不愿做一個客廳里的寵兒,他寧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己意進進出出、起床、穿衣和吃東西。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為房間里的瑣事瞎忙。有一次,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發(fā)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于創(chuàng)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這大概就是為什么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總是沒有多少積蓄的原因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鋼琴大師貝多芬的音樂特點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鋼琴大師貝多芬的音樂特點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