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夏至未至鋼琴純音樂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夏至未至鋼琴純音樂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聶耳與《義勇軍進行曲》
“神童”莫扎特三十五歲早逝,“歌曲之王”舒柏特三十一歲夭亡,“鋼琴詩人”肖邦三十九歲喪生……這些不知曾引起后人多少痛惜與嗟嘆。同樣令人痛惜的是,我國革命音樂的先驅、偉大作曲家聶耳去世時年僅二十四歲!
這位天才的人民歌手191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原名聶守信。他四歲喪父,自幼勤奮好學、多才多藝,在家鄉民間音樂“花燈”、“滇劇”的熏陶下長大,會多種民族樂噐。十八歲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團”,即拉小提琴又當舞蹈、話劇演員。后因不滿該團的方針,著文抨擊并憤而離去。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左翼音樂、戲劇、電影等工作,從事音樂創作及藝術評論活動。自1933年起,先后寫了四十一個作品,大多不同凡響。著名的有《碼頭工人歌》、《大路歌》、《開路先鋒》、《新女性》、《畢業歌》、《賣報歌》、《鐵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和民樂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他的這些歌曲集中表現了工農群眾在階級壓迫下的苦難和斗爭。
建國初被定為“代國歌”,1977年被定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是他最后也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原是影片《風云兒女》主題歌。劇本由田漢、夏衍合作,反映三十年代愛國知識分子走出書齋奔赴抗日戰場的題材。田漢被捕前,將歌詞倉促寫在一張包香煙的錫紙襯底上,由夏衍交給聶耳。當時,敵人正要逮捕聶耳,黨決定讓他轉道日本前往蘇聯。在動身前夕他徹夜不眠投入創作,寫成初稿。到日本不久,即把歌譜寄回。他創造性地將這首長至十四字一句,短至二字一句的自由體新詩譜成節奏鏗鏘、音調昂揚、結構獨特的新型進行曲。這不朽的戰歌在影片中一經唱出,就響遍全國,而且贏得了世界人民的熱愛。不幸的是,作曲家本人卻在1935年歌譜寄出不久,因游泳溺死于日本藤澤市鵠沼海中了,但他的名字同他的歌曲一起得到永生。
好的歌詞是歌曲的靈魂,有一種直擊心靈的震撼。我記憶里不能忘懷的歌詞是李叔同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情景交融,詞句優美,瑯瑯上口。還有《冰山上的來客》中雷振邦所的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唉紅得好象燃燒的火,它象征著純潔的友誼和愛情…或是懷念戰友中:天山腳下是我可愛的家鄉,當我離開它的時候,好象哈密瓜斷了瓜秧…情真意切。好的歌詞讓你沉淀在歌曲的韻味中。
遠飛的大雁,請你快快飛……
一條大河,波浪寬……
在那密密的樹林里,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我們生長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如果誰要強占去,我們 就和它拼到底!
讓小編印象深刻的歌基本都是偶然聽到的。
第一句,來自李玉剛的《剛好遇見你》
“因為我剛好遇見你,留下足跡才美麗,風吹花落淚如雨,因為不想分離”這句詞可以很好的表達對另一半的思念。
第二句,來自趙雷的《成都》“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走到小酒館的門口”有機會一定要帶著自己的另一半去成都體驗一下
第三句,來自葛林的《林中鳥》“我就像那一只林中的小鳥”,也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飛的很高。
第四句,來自韓寒的《在雨中》“你說人生艷麗,我沒有異義,你說人生憂郁,我不言語”,雖然不懂,但是還是很喜歡。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夏至未至鋼琴純音樂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夏至未至鋼琴純音樂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