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初中音樂鋼琴曲夏夜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初中音樂鋼琴曲夏夜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愛上鋼琴曲是小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個電子琴,雖然在音色和力度上不如鋼琴,但也能跟著簡譜彈出很多喜歡的曲子,覺得很好聽。
后來長大了,再聽到很多經典的鋼琴曲,越發覺得熟悉和熱愛。它是一種純音樂型的,聽著能讓人靜下心來,暫時忘卻煩惱,心曠神怡,是一種享受。現在很多場合都能碰上鋼琴曲,尤其是一些安靜優雅的地方,加上鋼琴曲,更添一種韻味和情調。
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一臺屬于自己的鋼琴。
我喜歡鋼琴曲,是因為喜歡它的音色。
每件樂器都有它獨特的音色,就像一個人說話,就有他們特有的音色,如果喜歡一個人,就熟悉而喜歡她特別的音色,在很遠就能聽得到,在人堆里也能立即分辨出來。
喜歡鋼琴的音色,因為它的每個音的發出,都是標準的。不想二胡的聲音,每個音的發出,就靠手指的位置,手指如果按不到位置,那么就會錯位,發音就不標準。所以最初學習二胡聲音就很刺耳,有人說像殺雞。
我愛上鋼琴,就是因為喜歡它那優美的聲音,像滾滾雷聲,像潺潺流水,有蟬鳴,有狗叫。飛過耳邊,流過心田…………悠揚地反映了大自然的聲音。
我為什么愛上鋼琴曲?說來有一個故事。那是我讀高中時,夏夜的一個有著月光的晚上。我在故鄉學校外一條小河中游泳后,到岸上剛穿好衣服,準備回校院去晚自習。突然,在鄰河一側的吊腳樓上,有位少女彈起了鋼琴。那曲子是我熟悉的《梁祝》。我在河灘的巖石上坐下,全神貫注地聽了一會。那少女姓周,16歲,和我一樣大,是一位音樂老師的女兒。她的鋼琴彈得真好,音調的輕重緩急都恰到好處。尤其是那如泣如訴的曲調,把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深厚感情,表現得是淋漓盡致。我本是個對鋼琴沒啥興趣的人,但自那晚聽了這女子彈的鋼琴后,我頓時對她就產生了一種沖動的情感,也就是那種單相思的初戀吧!隨后,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晚間都很注意聽這周美女彈鋼琴。一年多后,那周美女隨父母調到外地去了,我的這段初戀相思,才告終結。不過,因愛屋及烏,我對鋼琴曲的愛好,從此就在心中刻上了抹不去的烙印。
小時候家里窮,以前都是在電視上聽到鋼琴的聲音,05,06年的時候,音樂學院畢業的表哥結婚,他們婚禮上就是彈的 今天你要嫁給我,那次自己就特別喜歡鋼琴美妙的旋律。后來就喜歡班得瑞的純音樂。
很早了,應該是在學齡前吧,看電視上彈鋼琴的小哥哥好帥氣,一雙手好神奇在黑白游弋之間那么自如還那么好聽,我就跟我爸媽說,我想學鋼琴。我記得有一次家里人周末在奶奶家聚會包餃子一起吃,那時候3家人還都在同一個城市,周末一家三口,11個人祖孫三代在一起包餃子,包包子,吃好吃的,聊天玩耍.......我媽媽一邊搟餃子皮,我一邊在案板上學著電視里的樣子彈鋼琴,我說,“媽媽,你看啊,我能彈得很好的,我想去學鋼琴。”
后來有一回,我記得我媽問我,“學鋼琴可以,不過你能不能堅持?”那時候其實還不太懂家長問這個話背后的顧慮,點頭如搗蒜般的說當然能了,確定以及肯定能,覺得心愿可能要實現了。其實現在作為老師的角色,也總能看到家長的擔憂,畢竟在上海生活成本和壓力也都是挺大的,吞金獸們的幸福生活是每個家長背后很多的付出與努力。其實問問孩子,家長依然愿意為孩子前行,帶著孩子嘗試和探索開發更多可能。除非孩子從一開始就說不想,不愿意,沒興趣,家長從孩子培養興趣愛好或者身邊的孩子都在學的角度勉勵或者推動孩子去學某樣器樂又是另一種方式了。
我18年年底的時候,和小紫的媽媽一起吃飯聊天,每年年底都會和家長孩子們一起坐坐,出去玩一玩,或者一起吃美食。小紫的媽媽回憶說,小時候她看到一本字帖,非常想買,2元一本,她的媽媽怕3分鐘熱度,拿回家又不寫,浪費錢,所以就不給她買。現在看看她自己的孩子,當初學鋼琴是孩子有興趣,至于能不能堅持,這個也真不知道,但是還是去嘗試了,現在4年半的時間8級也順利考出來了,時不時帶著孩子去參加比賽的時候也能獲獎,即使不是特別名列前茅的獎,孩子也越來越自信了,家長也很為她驕傲,如果之前怕不能堅持就不去嘗試,那么能發掘和饋贈孩子的也很少。
小時候,鋼琴對我來說,剛開始意味著心愿達成,就像想要什么的時候實現了。隨著成長堅持學習的過程中意味著辛苦和付出,雖然也曾耍小聰明鉆練琴的空子,雖然也在暑假每天練3,4小時琴的時候因枯燥而反抗,但是所有的堅持和爸爸媽媽的堅定,讓我走過了困難的時期,逐漸開始收獲,無論是來自于外界的獎項證書,還是自己內心的喜愛與享受。尤其后來進入了大學,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很多朋友,一起排練,一起演出,一起出游,一起歡歌,非常開心的經歷和時光......現在,鋼琴對我來說,鋼琴早就是融入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因為鋼琴生活中的所見,所遇,所感,所知而更加豐富多彩。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初中音樂鋼琴曲夏夜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初中音樂鋼琴曲夏夜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