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兒童鋼琴音樂劇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兒童鋼琴音樂劇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天才鋼琴師1900的故事。
如果你非要說它是一部音樂劇,我想也沒有什么不可以。
因為我覺得1900就是為了音樂而生的。
他出生在一艘去往美國的豪華游輪上,他的母親遺棄了他。船上的水手將他撫養長大,取名1900。
他擁有著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
往來坐船的人都被他的音樂深深打動。
連著名的爵士樂鼻祖聽說1900的彈琴技藝比他高明,都特地上船來和他一較高下。
因為1900從來沒下過這艘船。
后來游輪被廢棄,將要被炸掉。
1900也沒有下船,而是選擇和這艘船一起沉入海底。
《海上鋼琴師》(又譯聲光伴我飛)是著名意大利導演托納托雷的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是《天堂電影院》(又譯星光伴我心)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譯真愛伴我行)》。
這部非傳統音樂劇的電影中,音樂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精彩的片段莫過于爵士樂鼻祖和1900的斗琴了。
還有在一次風暴中1900和鋼琴在甲板上的演奏以及在1960年遇到讓他心動的女孩時,隨手彈出的樂曲,都令人回味無窮。
影片中大家最不理解的部分,是為什么1900始終沒有下船。
我第1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在上大學,我也特別不理解。難道待在船上比生命還要重要嗎?
船下的世界,多姿多彩。一艘小小的郵輪怎么能和大千世界相比呢?
現在我畢業已經10年了。
我覺得我越來越理解1900了。
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這樣一艘船,可能我們終生也不敢走到船外的世界去。
或者說,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保留著這樣一艘船,一艘永遠不會拋棄我們,我們生于斯,長于斯,活于斯,死于斯的心靈凈土。
外面的世界太大了。它不屬于我。我亦不屬于它。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推薦你也看看。
是音樂劇。
影片中時刻回蕩著或悠長或明亮或低沉的鋼琴聲,沒有過多的處理和渲染,細細揣摩,才能走進1900的內心深處,感受他用鋼琴聲傳遞的情緒變化,感嘆他的命運多舛。
時而浪漫多情,時而氣勢磅礴,時而傷感低沉,仿佛一切都回到了那個狂風暴雨的夜晚,仿佛我們就坐在1900的身旁,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深情演奏。
1900是純真的,從小便如此。通過鋼琴,他感受到了世人難以觸及的最純粹的快樂。同時,他又是孤獨的,他的世界無人能懂。襁褓中的他,是被遺棄的,仿佛從未存在過。
他最愛解讀船上不同人的內心,讀懂了別人的世界,自己的世界卻無人能懂,孤獨的感覺讓他清醒,自由來之不易,堅守內心聲音更不容易。
????一架鋼琴,琴鍵是始,琴鍵是終。八十八個鍵,明明白白,數的清,就像1900的人生,孤獨一人,很自由,也很純粹
朋友,我不下船了。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最后,1900獨自在船底,張開手指,在人生的琴鍵上默默彈奏了最后一曲,和他的弗吉尼亞號一起沉入了海底。
生于船艙,死于理想。
這是最經典音樂劇之一
《海上鋼琴師》不是一部音樂劇。
《海上鋼琴師》是朱塞佩·托納多雷“時空三部曲”的第二部。我認識托納多雷是從他的《天堂電影院》開始的。他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的家鄉西西里島為背景,題材偏向于少年的憧憬和老年的回憶。《海上鋼琴師》也不例外,以馬克斯的回憶開始,講述了1900的成長故事。
影片慢中帶有優雅,一首首美妙的鋼琴曲都能讓你暫時逃脫世俗,感受1900的理想世界。
1900年,煤炭工人丹尼·博德曼在頭等艙撿有錢人留下來的事物時,在鋼琴上發現了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并為他取名為1900。1900的童年、青年都是在郵輪上渡過的,從來都沒有下過船。丹尼·博德曼的去世和紐約警察使他害怕陸地,造成了他比較孤僻的性格,與世界格格不入。他生活的郵輪不斷的在歐美兩地往返,每一次聽著人們喊著“America”,向著自由女神像揮手,他都會感到恐懼,這也是他靠近陸地從不彈琴的原因。
影片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郵輪遇上了暴風雨,左搖右晃,馬克斯暈船,意外之下在大廳里遇到1900,1900對著馬克斯說:“我能結束你的痛苦。”于是,兩人坐在鋼琴椅子上與大海共舞。這里的畫面進行了疊化處理,展現了1900注定屬于大海,這里就是他的家,能給予他安全感。也為影片結尾1900愿與郵輪共生死作鋪墊。
1900受到了“爵士樂發明者”杰利·羅爾的鋼琴挑戰。杰利·羅爾稱他上這艘破船是因為拜會一位鋼琴彈得出神入化的先生。1900與杰利·羅爾的“碰撞”其實是淡泊與名利的碰撞。1900拿著煙向杰利·羅爾走去,畫面里除了1900外,所有的人物幾乎都是靜止的。導演托納多雷很喜歡用這種方法來強調主體的動作,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看到過類似的拍攝手法。
1900在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女孩,愛情致使1900有了下船的沖動。當他下船時,看著紐約的高樓時,他愣住了。導演一開始用了仰拍的手法來展現1900下船時喜悅的心情,當他越接近陸地時,鏡頭慢慢的過渡到平拍,從沖動回歸到理性。他停在了登船梯上,導演通過的遠景、中景、近景、特寫來強調1900的內心情緒。最后,他脫了帽子向陸地扔去,帽子卻掉落在水面上,帽子就像是他的一種信仰,他始終屬于大海。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海是藍色的。在精神世界里,藍色是一種積極的色彩。藍色與人的精神相聯系,在精神世界藍色最為清高,最為廉潔。影片,多次展現郵輪到達紐約時的畫面,誰都想成為看到美國第一人。故事背景正直美國的工業化和改革,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屬于商人階級的世界。人們過度的追求名利,有的人甚至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唯有1900堅持自己的底線,他純潔,不與世俗之爭。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由于經濟的飛速發展,物質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精神生活反而越來越空虛,這是我們當代人值得反思的。
1900:“那大城市,看不到盡頭,能告訴我盡頭在哪嗎?走在登船梯上感覺很好,我穿著那件大衣,真是氣派,挺帥氣的,我當時真的想下船,問題不在那兒,讓我停下來的不是我看到的東西,是我沒看到的。城市一望無際,我就是看不到盡頭,沒有盡頭。”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兒童鋼琴音樂劇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兒童鋼琴音樂劇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