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溯鋼琴簡譜雙手純音樂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溯鋼琴簡譜雙手純音樂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北宋詞人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與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都是為自己妻子寫的悼亡詞,都是各自純真愛情的哀唱。若將兩首詞作一比較那首更好呢?我們先欣賞一下這兩首詞的內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 ·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
宋 · 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江城子》是蘇軾為悼念他的結發妻子王弗所作,這首詞在人們心目地位很高,被譽為千古第一悼亡詞。王弗機敏沉穩,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對初入仕途的蘇軾幫助很大。她不僅是蘇軾的妻子,也是他精神上的知音,可惜27歲香消玉殞。
蘇軾在這首詞中表達了他對亡妻的無限思念和不舍之情,全詞凄涼哀婉,讀一遍傷懷,讀兩遍心酸,讀之深處,讓人肝腸寸斷,字字催人淚下。
賀鑄的這首《鷓鴣天》文字精煉,行云流水,讀起來更是朗朗上口,充滿了真摯的情感。一開篇就把讀者思路帶入他的想象中。再次來到閶門,可已經物是人非,曾經與我同來的妻子,可是為什么沒有一起回來?僅這開頭的兩句,便令人難以忘懷。“舊棲新垅兩依依”。寫的非常深情含蓄,能夠讓人感受到作者對妻子的那份綿綿愛意。最后兩句把作者內心的那種憂愁之感和對相濡以沫妻子的無比懷念之情,描寫淋漓盡致。整首詞寫的非常凄美纏綿,感人肺腑,也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就我自己的喜好體會,兩首詞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賀鑄的《鷓鴣天》。
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最為燦爛的文化,歷經幾千年,仍然綻放著光芒,魅力不減。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讀。
蘇軾和賀鑄同為北宋文學家,他們分別寫的《江城子》、《鷓鴣天》悼念亡妻的詞均具有很高的文學成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魄,令人扼腕唏噓!至于水平孰高孰低,是無法分判的,只能是仁者見仁。我們著重分析一下二人的性格特點和寫作風格,讓讀者們去比較鑒賞。
蘇軾20歲考中進士,年輕有位,意氣風發,曾任禮部尚書等高位官職,是當今我們的部長級的高官,晚年才因政治斗爭被貶。他的詞開創了豪放一派,境界宏大,慷慨悲涼,氣勢恢宏。我們來欣賞一下《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自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蘇軾和亡妻王弗情深意篤,恩愛有加,但年僅27歲就去世了,這對蘇軾是絕大的打擊,因而在十年后的夢中忽然夢到亡妻后,不禁“淚千行”!整詞境界開闊,感情純真,悼念亡妻的相思之情如滔滔水流,讀來讓人回腸蕩氣,攝人心魄!
賀鑄雖出身貴族,然而因性格原因,不附權貴喜論天下事而抑郁不得志,晚年才因貴族后裔而賜五品服。據說他長相極丑,長身聳目,面色鐵青,人稱“賀鬼頭”,因此在他的性格特點中既具有大氣豪放,又有哀婉委約,在《鷓鴣天》這首詞悼念亡妻的詞中清晰的表現出來。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鷓鴣天》: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唏,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賀鑄亡妻趙氏勤勞賢惠,夫妻感情深篤,,在詞里,通過對誰再能夜晚挑燈給我縫補衣裳的細節描寫,沉痛的表達了對與亡妻患難與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懷念。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
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這是一首情深辭美的悼亡之作。作者夫婦曾經住在蘇州,后來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懷念,就寫下這首悼亡詞。全詞寫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為文學史上與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懷》、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同題材作品并傳不朽的名篇。
詞的上片“重過閶門萬事非 ,同來何事不同歸 ”兩句 ,寫他這次重回閶門思念伴侶的感慨。“閶門”,蘇州城的西門。說他再次來到閶門,一切面目皆非。因為前次妻子尚在,愛情美滿,便覺世間萬事都是美好,這次妻子已逝,存者傷心,便覺萬事和過去截然不同。“何事”,為什么。即與我同來的人,為何不能與我同歸呢?接著“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兩句,寫他孑身獨存的苦狀,“梧桐半死”,比喻喪失伴侶。枚乘《七發》有“龍門之桐……其根半死半生”。這兩句說,我像遭了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白發蒼蒼,老氣橫秋;又像白頭失伴的鴛鴦,孤獨倦飛,不知所止。寂寞之情,溢于 言表。詞的過片“原上草 ,露初晞指死亡。晞,干掉。古樂府《薤露》有:“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用草上露易干喻人生短促。下片接著:“舊棲新壟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二句,寫面對著故居新墳,他感慨萬千,既流連于舊日同棲的居室,又徘徊于壟上的新墳,躺在空蕩蕩的床上,聽雨打南窗,聲聲添愁。如今還有誰再為我深夜挑燈,縫補衣裳呢?這詞末二句,應是全詞的高潮,也是全詞中最感人的地方。“舊棲”、“新壟”、“空床”、“聽雨”,既善于描出眼前凄涼氣氛典型環境,也抒發了寂寞痛苦深情。從末句“挑燈夜補衣”的典型細節往事描寫上,可見妻子勤勞賢慧,對丈夫溫存體貼。這種既寫今日寂寞痛苦,復憶過去溫馨,終見夫妻感情深厚,情意令人難忘。回腸蕩氣,十分感人。
我是蘇東坡的忠粉!他的每一篇每一首我都很喜歡,唯有“江城子”,不敢讀,不忍讀,一碰觸便會悲從中來、酸楚漣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認,塵滿面,鬢如霜”。每念至此,心就會揪緊,再揪緊。人生大悲莫過于陰陽兩隔。所幸我的親人朋友都平安健在,這份悲痛卻能切實地感同身受。這就是經典的魅力,穿越千年時空與現代人產生共鳴!
痛其所痛,哀其所哀。煢煢孤冢,千里之外,就連清明祭祀都做不到,只能在詩詞里寄托哀思。那里躺著的是亡妻王弗,于我,切換代入,那里埋葬的是我的——永不復返的青蔥歲月;無法找回的純真友誼;無疾而終的懵懂暗戀……所有如江水流逝的愛,都是深藏心底不可觸碰的痛。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外,明月夜,短松崗。”字字句句,皆是子瞻相思淚。淚眼朦朧中,臨窗獨坐,正自梳頭,青絲在紅燭籠罩里泛著柔光,可是王弗?幻影隨夢醒消散,顆顆滴滴化成字字句句,成就這千古名篇!
賀鑄的悼念亡妻之詞《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同樣情真意切,同樣傳世佳作。二選一,只能對賀鑄說聲“抱歉了”!
詩文與影視作品一樣,主觀性很強,同一作品,不同讀者、同一讀者在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下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解讀。“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是此義。這兩個作品主題相同,都沒有用典,能拿來比較的只有意境、修辭與是否得句這幾個方面了。哪個場景更有意境、更貼近你的心里感受,更能觸動你的靈魂,你就會覺得哪個作品寫的更好;從文筆上來說,哪位作者的用詞更加精準、語言更加凝練,你就會覺得哪個作品更好;哪個作品里的名句傳唱度更高,你就會覺得哪個作品就更有感染力。所以,先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兩個作品。
江城子——北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譯文】:
十年生死相隔,人鬼殊途,音訊渺茫。不須常常想起,自然難以忘記。孤墳遠在千里,卻無處交談凄涼的情狀。即使能夠重逢你也應該認不出我的模樣——灰塵滿面,鬢發如霜。
晚上隱約在夢境中回到了家鄉,仿佛見到你獨對小窗,正在梳妝。我倆相互對望卻無法交談,只能淚落千行。想來那個讓我年年肝腸欲斷的地方,墳丘應該早已長出小松樹,明月寂寂無聲,漠然相照。
鷓鴣天——賀鑄·北宋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頭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譯文】:
重新來到蘇州,不禁慨嘆物是人非, “好好一起來的,怎么就不能一起離開呢?”窗前梧桐歷盡霜寒,已經凋零欲枯;池中比翼雙飛的白頭鴛鴦如今也只剩孤獨一只!效原青草上的露珠兒,轉瞬之間就不見了蹤影。在我們的故居和你的新墳前,我徘徊留戀,不忍離去。回家躺在空床之上,聆聽南窗夜雨,不禁想起你在深夜為我挑燈補衣的溫暖畫面。
蘇軾的詞用白描的手法描繪出了與亡妻夢里重逢,相顧無言、落淚千行的生動畫面,整首詞境界開闊,感情真摯,語言凝練,讀來讓人蕩氣回腸!賀鑄通過梧桐、鴛鴦的生動比喻和妻子深夜補衣的回憶場景表達了對亡妻的深刻悼念和與亡妻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真實情感。
我本人更喜歡蘇軾的《江城子》。因為蘇軾的這首詞意境深遠,內涵更加豐富,語言簡約精煉,“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名句迭出,在詞壇的影響更加廣泛!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溯鋼琴簡譜雙手純音樂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溯鋼琴簡譜雙手純音樂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