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為什么聽鋼琴聲很害怕音樂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為什么聽鋼琴聲很害怕音樂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謝邀。去年9月,在游覽了三亞灣后,第二天一早又就乘坐游艇去西島。沿途數條帆船,在這水天一色金光閃閃海面上,就像幾片白色的羽毛似的,輕悠悠的漂動著,漂動著......
游船靠近西島海岸,一排椰樹林里的小徑直通到海灘,沿路有獨立的觀海小木屋供人休憩,一架純白的鋼琴面朝大海,在訴說這座海島的浪漫與溫馨,幾處吊床讓人忍不住駐足感受,頭頂著椰樹、藍天親吻,聽著海浪拍打海岸,嗅著海風吹拂臉頰,盡情地呼吸,盡情地享受,要多浪漫有多浪漫!
但到了夜晚聽到海浪聲確實跟白天不一樣樣,四周很模糊,海水開始漲潮,面對滾滾而來的海浪,心里覺得很不平靜甚至產生恐懼感,覺得夜晚海浪要把我們卷走一樣。
白天在海邊看著波光淋漓的大海,看著浪花翻滾是一種享受;夜晚,如果海邊沒有燈光,遙望一望無際的大海,周邊黑咕隆咚,再加上海風、浪濤聲,以及動物的鳴叫聲,確實有點恐怖。
白天傾聽海浪聲音時,我們的視覺里可以看到藍色的大海,而絕大多數人的潛意識里藍色代表著平靜與和平,因此白天的大海不但不恐怖,反而會令人心情舒暢。而且,也有科學研究表示,凝視海洋實際上會改變我們的腦電波頻率,讓我們進入一種平和的冥想狀態,尤其是一個人靜靜的看著大海,靜靜的傾聽海浪時,冥想狀態最佳,這也就是說傾聽與視覺要同步進行,只有這樣才能讓大腦機體放松。
而傾聽夜晚的海浪,不但不會覺著浪漫,反而會覺著恐怖,有種災難即將來臨的感覺,尤其是一個人夜晚在海邊露營(有機會可以帶著帳篷,一個人體驗一下),四周靜悄悄時最為恐怖,且不管如何傾聽海浪頻率,都會感覺到嘈雜紛亂。表面上看,我們恐懼的是海浪聲音,實際上我們卻是對未知的恐懼,因為這種黑暗的場合下我們視力受阻,看不到浪花卷起,大腦中周邊的景象全靠想象,而人類百萬年叢林進化的本能,使我們的想象力總是會往最糟糕的方向思考,即便人類當前已經建立了和平社會,但進化本能中仍然對黑暗、未知充滿恐懼。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盲人,盲人因為長期看不到外界景象,周邊環境全憑聽覺判斷,大腦已經完全適應了黑暗,不再對未知環境產生恐懼,所以不管白天、黑夜,盲人傾聽海浪的感覺都是一致的,故不會有夜晚海浪的恐懼感。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盲人是后天形成的,在最初致盲時,一個人處在波濤洶涌的海邊,同樣恐懼。
歡迎點擊關注,留言一起探討。
頭幾年去了一次錦州海邊,具體是那一年忘記了,去的時候是炎熱的三伏天。我們在海邊租了把傘,買了啤酒,香腸,雞腿,羊肉串,準備玩夠了玩累了在海邊大吃一頓。海邊霧氣籠罩不見太陽,盡管有霧,但視野是廣闊的,能看幾公里遠的大船。我穿游泳褲光著腳向大海深處游去,游出一二百米都沒害怕,因為我知道這是大白天,視線良好,人們都在一起,不遠處還有游艇來回穿梭。一旦有事安全是有保障的,出事的概率是相當低。所以不怕,任大海風吹浪打非常浪漫。
晚上天將黑,我們一行人坐車來到海邊一處海鮮餐館。我們一邊吃海鮮一邊觀賞大海,遠處海水平直一線,近處浪頭不斷,聽濤聲依舊,聲聲入耳,絕對是零距離接近大海,伸手捧一捧海水嘗一嘗,海水是咸的略微帶點苦澀,海水是不能喝的,因為它里面的鹽分和雜質太多,喝了對人身體有害。離開海鮮餐館和大海做最后告別,時至漲潮,在餐館燈光映照下,看岸邊的海浪一個接一個往我們身上撲來,仿佛要把我們拽向大海,掉到大海里可就沒救了,大海深處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風大浪高呼嘯著勢不可當非常恐怖。此時,和大海一點都不敢親近了。
我覺的還是環境不同導致的吧。
試想一下,白天站在大海邊,看著海水拍打著海岸,海鷗貼著海面飛翔,漁民們駕著小漁船在不遠處撒網捕魚。
那情景是不是很美好?
環境決定了人的心境。
有一年我們去天津,白天去看勃海美麗極了。
尤其是那幾個港口,讓人震撼。
晚上住在賓館,睡到半夜時,起風了。
風吹的窗戶就像要掉下來一樣。
外面的海風簡直是太魔性了。
害怕的我們一夜都不敢睡覺。
這就是海,晚間的大海,讓我們分分鐘想逃離的海風。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為什么聽鋼琴聲很害怕音樂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為什么聽鋼琴聲很害怕音樂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