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武昌起義純音樂鋼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武昌起義純音樂鋼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說起武漢的樂器行,就不得不說彭劉楊路。
彭劉楊路位于武漢市武昌區,從武昌造船廠東大門往北,有一條從平湖門至閱馬場的東西行馬路,叫做彭劉楊路。
這條路是紀念在武昌起義(辛亥革命)中獻出了寶貴生命的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位烈士的。1911年在他們獻身的湖廣總署東轅門舊址,現在武昌造船廠東大門內建立了"三烈士亭",亭中立石碑一塊,上書"彭劉楊三烈士就義處"9個大字。1991年值武昌首義80周年之際,武昌區人民政府舉辦首義文化節,在武昌閱馬場樹起了彭劉楊三位烈士的塑像,讓后人瞻仰和緬懷烈士的英雄勛業。
不過現在除了可以緬懷英烈之外,因為武漢音樂學院的存在,這里也是武漢的音樂圣地。
作為一所專業的音樂學院,自然藝術氣息濃厚。學院周邊,也處處可見音樂相關的產業。尤其以樂器行為甚。在這里,西方樂器如鋼琴??,吉它??,薩克斯??,小提琴??等,中國古典樂器古箏、琵琶,笛,簫等,皆可尋見。漫步在彭劉楊路上,耳畔常會傳來陣陣悠揚婉轉樂聲,讓人不禁駐足。
賀綠汀中國音樂家,于1903年7月出生于邵陽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賀綠汀,男,原名賀楷、賀安卿,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湖南邵東仙槎橋人。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早年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和廣州起義。先后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
半個世紀以來,賀綠汀共創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并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也許是異性相吸,我已經在“悟空問答”里回答了好幾位唐代才女的提問,如上官婉兒、魚玄機、李冶等。通過對這些才女們經歷的不斷探究,為這些女子們悲慘的歸宿不禁扼腕長嘆。認識薛濤,我們先從唐代詩人王建寄贈給薛濤的詩《寄蜀中薛濤校書》開始: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 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據說這首詩是贊美薛濤最好的一首。詩中有兩個名詞需要解釋。一個是女校書,一個是掃眉才子。掃眉是婦女畫眉毛,掃眉才子專指有才氣的女子,這個好理解。
說到女校書,這與薛濤的經歷有關。薛濤字洪度。是長安人,隨父官于蜀,父死不得歸,遂居于成都,為有名的樂伎。薛濤的詩寫得非常好,在當時非常有名。同時她的文采風流,曾受到當時許多文士的傾慕,與之唱和者很多,就有元稹、白居易、劉禹錫、牛僧儒、令狐楚、裴度、張籍、杜牧、張祜等著名詩人和達官顯宦。可以說,薛濤的身邊環繞著眾多才子和成功人士。可她又怎么當上女校書了呢,這可是個九品官啊。這就牽涉到了和薛濤關系不一般的第一個男人韋皋。貞元元年(785年),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韋皋讓樂伎薛濤即席賦詩,薛濤神態從容地拿過紙筆,提筆而就《謁巫山廟》,詩中寫道:“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云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斗畫眉長。”韋皋看罷,拍案叫絕。從此帥府中每有盛宴,薛濤成為侍宴的不二人選,很快成了韋皋身邊的紅人。隨著接觸的增多,韋皋就讓她參與一些案牘工作。這些事對于薛濤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她寫起公文來不但富于文采,而且細致認真,很少出錯。韋皋十分滿意,他打破常規,奏請朝廷任命薛濤為校書郎(一說為武元衡所奏)。校書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寫和典校藏書,雖然官階很低,但門檻卻很高,按規定,只有進士出身的人才有資格擔當此職,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哪一個女子擔任過校書郎一職。薛濤得幸,不免有些恃寵而驕。前來四川的官員為了求見韋皋,多走薛濤的后門,紛紛給她送禮行賄,而薛濤“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過她并不愛錢,收下之后一文不留,全部上交。雖然如此,她鬧出的動靜還是太大了,這讓韋皋十分不滿,一怒之下,下令將她發配松州(今四川松潘),以示懲罰。不久,遠在西南邊陲的薛濤寫下了著名的《十離詩》送到了韋皋手上。《十離詩》是一首組詩。它由十首以“離”為題、不甚工整的七言絕句一氣呵成:犬咬親情客、筆鋒消磨盡、名駒驚玉郎、鸚鵡亂開腔、燕泥汗香枕、明珠有微瑕、魚戲折芙蓉、鷹竄入青云、竹筍鉆破墻、鏡面被塵封,這些不好的事情引起主人的厭棄。試想一下,任何一個男人讀罷這樣的詩,就算他再鐵石心腸,也會招架不住,于是韋皋又將薛濤召回了成都。
后人將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采春并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也許是天妒英才,四個女人的結局都十分凄慘。其中,劉采春是為一個男人自殺的,而這個男人就是元稹。正是這個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和傳奇《鶯鶯傳》的大才子,與薛濤有過一場轟轟烈烈,卻沒有結果的愛情。
元稹出身官宦世家,官至宰相,再加上才氣逼人,元稹非常有女人緣。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十歲的元稹以御史身份出使蜀地調查一樁公案,與薛濤相遇,倆人一見面,那真是“老鼠愛大米”一下子沉入愛河不能自拔。兩人在一起恣肆纏綿了三個多月,直到元稹被調離四川任職洛陽。人們常說:癡心女子負心漢。薛濤是一個極其精致、細膩、有情調的女人,她嫌平時寫詩的紙幅太大,就把樂山特產的胭脂木浸泡搗拌成漿,加上云母粉,滲入玉津井的水,制成粉紅色的紙張,上有松花紋路,專門用來給元稹謄寫自己的詩作。后來,人們把這種紙箋稱為“松花箋”或“薛濤箋”。 在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里,對薛濤箋也有記載:東漢蔡倫造出第一批植物纖維紙;中唐薛濤造出了第一張彩箋。但是,讓薛濤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元稹身邊是不能缺少女人的,薛濤不過是他眾多撩妹對象中的一個。元稹離開薛濤后不久,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就納妾安仙嬪,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三十六歲的元稹貶通州司馬(今四川達州),續娶大家閨秀裴淑為妻。在薛濤刻骨銘心地思念元稹的時候,長慶三年(公元823年) 元稹再貶越州刺史(今浙江紹興),開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段浪漫情史——與江南著名女詩人、歌手劉采春相識相戀。并納其為妾,兩人一起共同生活了七年,直到元稹升官回京,他才找理由拋下劉采春,獨自離去,最終導致劉采春投河自盡。可憐掃眉才子薛濤仍沉浸在與元稹的姐弟戀里久久不能自拔,最終謝了酒朋詩侶,穿上道袍,隱居一隅,終身未婚。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武昌起義純音樂鋼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武昌起義純音樂鋼琴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