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生鋼琴課期末反思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音樂生鋼琴課期末反思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很久之前聽同事講過一個小故事,我那時沒結婚。同事是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我一直喊她姐姐。那個時候她在跟別的有孩子的同事討論給孩子報什么興趣班的時候,說了她師父的事情,她師父的兒子那一年考上了音樂學院,收到通知書開學后,當父母把他送到音樂學院門口時,她兒子突然抱住媽媽,深情的說,媽媽,謝謝你的堅持!沒有你的堅持,就沒有我的今天!媽媽看著比自己高整整一頭的兒子,眼淚長流。那些跟孩子斗爭的日子,那些逼著兒子學習的日子歷歷在目。
這位姐姐說,孩子是有天分的,也喜歡音樂,鋼琴學的很快,老師也對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對于父母來講,聽到老師這樣的說法應該是欣喜若狂吧。于是就省吃儉用給孩子買了鋼琴。每天督促孩子練琴,但是學習鋼琴總有個瓶頸期,孩子終于厭倦了,不想談不想學了。媽媽為此進行過各種各樣的斗爭,軟的,硬的,甚至絕食過,兒子終于在媽媽的各種威逼利誘下堅持了下來,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就在去年,我自己的女兒也開始學習鋼琴了。綜合對比之后她自己的選擇。老師建議先不要買琴,到目前上了22節鋼琴課。每天雖然不主動練琴,但是能在我的提醒了練20分鐘左右。基本每天不間斷,對于她的這種表現,我已經非常滿意了。老師也夸她最近進步很多,還給報了一個6月份的比賽。
女兒從小就喜歡音樂,唱歌跳舞都喜歡,這也是能堅持到目前的原因吧。上述故事中的孩子能堅持下來,我覺得應該也有自己喜歡的原因。所以,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遭到瓶頸期,或者一時覺得累了,我們作為父母應該來好好開導孩子,通過各種途徑讓孩子把興趣提起來,鼓勵他堅持下去!
建議題主先跟女兒好好溝通,看看女兒自己的意向,是不是真的不喜歡。另外我覺得作為父母,應該也能察覺到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若是真的不喜歡彈鋼琴,就不要逼迫她了。畢竟我們也沒想過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什么鋼琴大師,只是希望她以后在這喧囂的塵世中,不管快樂還是憂傷的時候,可以讓自己的音樂來陪伴她。當然,萬一孩子真的因為鋼琴有所建樹,那就是額外收獲了!
現在的興趣班遍地開花,繪畫,舞蹈,圍棋,古箏,跆拳道等等等等,都可以讓女兒嘗試,看看她喜歡哪個,再決定給她報不遲。
不要太過糾結,孩子這么小,可能性太多!
圖片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我采訪過的鋼琴大師佩拉西亞(Perahia)是這么對我說的,“如果不想練習怎么辦?那就不要做任何相關的事,而應當思考原因所在。學習音樂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是愛,對音樂的愛。那么必須做的是建立這種愛。只要有足夠的愛,自然就會喜歡上練琴。如何建立對音樂的愛?其實它僅僅來自于聆聽唱片、即興演奏和放聲歌唱。這些都得發自內心,沒人喜歡練習,練習讓人有壓力。練習的愿望還源于對作品的進取心,想要演奏得更好。你必須愛音樂、欣賞音樂,練習才能有效果。”
此外,他是說:“首先要相信音樂,這是一種精神力量,對聆聽音樂非常重要。古典音樂植根于文化,一部分與宗教有關,另一部分與啟蒙性質的文學有關。一旦從中取得進步,學生會表現得更出色。當然,他們得重視對位與和聲。有的中國以及亞洲的年輕鋼琴家已經彈得很好了,比以前更有音樂性。我記得在上海碰到過很有天分的學生,他們都非常有前途,需要感興趣和更多關注作品的背景,這一點我還沒有發現明顯的改變,但會開始的。”
所以當孩子暫時放棄練習時,不要逼ta回到鋼琴前或者用恐嚇、哀求的方式來試圖說服,而要帶ta聽音樂、唱歌,最好是選擇對兒童開放的音樂會,到現場聽,喚起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否則都是暫時的,而且傷害彼此的感情。
我回答的簡略一些,就說說我自己吧,四歲學琴,學了二十多年,當年剛練的時候,也是不愛彈,跟我媽鬧情緒。我媽當時就打我,一周不少兩次,家里提鞋的木條,打斷了好幾根。由于性格原因,荒廢了一段時間。好在最后懂事了,知道練琴的重要了,然后就要中考了,踉踉蹌蹌,到高中也沒時間練,上了大學,買了個極客才撿回來的。還是一句話,孩子沒有自制力,家長要有,做就要做好,堅持下來,小孩子說什么當他放屁,真為他好的等他明白了就晚了。近視的都知道,當年不讓看電視,打游戲機,拼了命的玩,長大了,用眼睛了,后悔了。一定要抓住
多讓她看小孩彈琴的表演,也許她自己羨慕就想學了,小孩都沒有長性,這會不想學,說不定明年就想學了。5歲有點早吧,如果想讓孩子走這條路,早學就對了,如果做為特長,那么7歲的孩子學一年跟5歲孩子學兩年一樣的效果,孩子大了接受能力快。
孩子學琴16年,中間初二考九級時難度加大,孩子要求放棄學琴。我確認其態度之后果斷放棄。不動聲色觀察兩個月,終于有一天兒子說:媽媽我還是想繼續學琴。這才有了九年后的今天:順利考上音樂學院鋼琴碩士研究生。謝謝你兒子:艱苦學習歷程,讓你終于體會到永不放棄的真正含義和勝利之果!
我女兒四歲學鋼琴,當時家里也買了鋼琴,因為學習阻礙重重,半年后果斷放棄了。最近她又開始追著我要重新學鋼琴,因為她班里有個鋼琴很棒的孩子經常秀技,她突然覺得學鋼琴真的很棒。中間隔了四年時間。
正好看到你的問題,因為我也有過相同的困惑,這一路走來,我也想說說我的看法。
興趣班原本就應該是成孩子之美的好事,我們的孩子應該有足夠的自由選擇并創造屬于他們的世界。只有喜歡才可以稱之為興趣,才能堅持下去。
當然,這種論調一定會有大人跳出來反對,難道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就不彈,不喜歡跳舞就不跳。是的,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產生不喜歡的情緒家長必須首先跟孩子共情,而不是氣急敗壞,語言攻擊行為逼迫。然后接著要問清原因,是老師嚴格的態度讓她畏懼,還是課程內容超出了孩子的認知,還是練習的時間破壞了孩子正常有趣的生活。如果孩子以前并不了解,現在明白了是真的不喜歡,放棄也沒什么大不了。
我還記得女兒四歲的時候初學鋼琴,天天練習確實很艱難。一會兒指法不標準,一會兒注意力不集中,她哭我叫,每天都感覺生活里雞飛狗跳一地雞毛。一番努力之后,我發現孩子那時候確實不夠喜歡,甚至親子關系都受到影響。即便家里已經買了鋼琴,找了老師,我們也當機立斷說停止就停止。
喜歡的東西那么多,沒有鋼琴也不意味著人生就有了遺憾。沒有鋼琴,寒假暑假我可以帶她去更遠的地方看風景,沒有鋼琴她還有一直快樂堅持的舞蹈和圍棋,這兩樣我們一直在堅持著。即便接送時間上困難重重,但是因為孩子喜歡,她不會有任何抱怨,而我也會創造條件幫她完成。沒有選擇,我們的孩子怎會分清是真心喜歡還是被動接受。
我讓孩子學習鋼琴的目的原本就是想讓孩子在凡塵俗世中能有一份藝術的熏陶。當她累了倦了煩悶的時候,當她孤身一人無處傾訴的時候,能有一個伴隨終生的興趣讓她痛快地發泄一下情緒,讓她的精神世界中還有一個地方可以躲避。
所以,不會鋼琴真沒什么,可以唱歌跳舞啊,不愿意跳舞,可以去打籃球啊,不會打籃球,那可以讀書寫文章可以去旅行啊……其實殊途同歸,只要你的孩子熱愛生活,實在不用太焦慮。
但是這樣的放棄,如果是小孩子直接放棄就好,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如小學以上,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清楚學習鋼琴的意義,可以以學好之后的前景誘惑,以其他人堅持不懈的精神鼓勵,如若都不行,那就跟他說沒有興趣可以不學鋼琴,但是一個人沒有興趣會很乏味,會沒有自信……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吧。
我的女兒現在追著我給她報名學鋼琴,我以沒有充足的時間,害怕重蹈覆轍等理由一直在延遲考驗她的決心,如果她依然執著,我會讓她重新開始。
那時候,她就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了。
【我是王北北,女孩媽,高中一線教師,關心教育,熱愛寫作。愿意在這里,跟您講述真實的婚姻生活,分享真誠的育兒故事。如果您也在關注家庭教育,歡迎訂閱我的頭條號:北北說真話】
導讀:親子溝通的正確姿勢有哪些?
養育好一個孩子,對父母來講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接受挑戰的過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很重要,同一個出發點,不同的溝通方式,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親子溝通的正確姿勢有哪些呢?
一:溫和而堅持
溫和是指態度上對待孩子要溫和,特別是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會變得異常暴躁,憤怒,他們甚至會通過打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并不能讓孩子就此改錯。
這時父母可以溫和的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如果孩子不配合,那就一直堅持到孩子配合。記得曾聽一個老師分享過他教過的一個孩子,這個小朋友專門愛打人,屢教不改,有一次這個小朋友打了這個老師,老師既不罵他也不打他,只是堅持要他跟自己道歉,開始這個男孩怎么樣都不肯,僵持一個多鐘之后,男孩終于開口道歉了,并有了這次之后,他再也不打這位老師了。
二: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人物品
這個尊重是指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尊重孩子是一個有尊嚴的人。曾在一個商場看到這樣一幕,孩子嚷著要喝爸爸手里的冰水,爸爸不想給孩子喝,開始的時候對孩子說:“你咳嗽了,不能喝冰水”,孩子還是不依,爸爸就發火了,呵斥道:“這是我買的水,我想給你喝就給你喝,不給你喝,你沒得話說。”
尊重一個孩子不僅體現在平日,更體現在面對一些比較棘手的情況下,父母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把孩子的尊嚴踩在了腳底下,孩子會為了取悅父母而做一些違背自己本心的事情,并且日后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一種討好型的人格。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生鋼琴課期末反思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生鋼琴課期末反思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