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蟬在叫人壞掉純音樂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蟬在叫人壞掉純音樂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在我那鄉里,最美妙的音樂就是唱山歌。還是集體那會兒,上工都是集體一起上山下地,每當春天來臨,田間地頭,青山野嶺,不時飄來悠揚婉轉的山歌,有歌迷者歌詞脫口而出,而且三天三夜不唱現詞。于是很多人羨慕有一副好嗓子。這時,有的大人就忽悠小孩。說,你覺得蟬兒的叫聲好聽嗎?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此時大人會告訴你,我這副好嗓子是靠吃這活蟬兒得來的,你若想有我這副的好嗓就得吃上幾只蟬兒,于是有了捉蟬生吃的事兒。我也吃了幾只,卻沒一點效果。
我爬過樹捉知了,那樹都有碗口粗,爬上去,用一只手先按著它的背,然后就捉著了。但是很多時侯捉不了它就飛了。知了很敏感。但是不管捉得到,還是捉不到都很有趣。知了殼很好捉,用棍子一挑就下來了。
遙遠的村莊,兒時的記憶。無憂無慮的時光想起來都那么的愜意。小時候真得很調皮搗蛋。上樹,爬墻,下河游泳。經常衣服,褲子沾滿泥巴,破幾個洞。那時候不像現在有很多玩具,基本上能玩的都是在外面。夏天,大人們都出去干活,小孩們就在家里附近玩,掏鳥蛋,捉蟋蟀,抓知了,玩泥巴,彈玻璃球,滾銅環……嗎寂寥沒有成蟬的時候都在地下,地面上一個小洞口,把他慢慢的扣大,往里面灌一點水它就慢慢爬出來了。一天能捉住好的。那個時候,就是那么好奇好玩。現在的孩子,唉!真是沒法說,天天就是,手機,電腦??,和電視。真的沒有我們那時候快樂。有時候物質的進步,不能帶來那種清新自然的童年樂趣。
小時候院子外面有一棵枇杷樹,看到樹上有知了,脫鞋子挽褲腿,上樹的時候大氣都不敢踹,怕給它嚇飛了。逮著了掐掉里面的兩片薄的翅膀,就拿去嚇我弟(我是姐姐,我弟小時候害怕會叫的蟲子,哈哈)
初中的時候聽梁靜茹的《寧靜的夏天》,有一句歌詞,知了也睡了,當時還在想知了什么時候睡的?是不是好傻?我真以為它會睡覺的。甚至我還有個誤解,我一直以為知了只有我們農村才有,來城里打工才知道城里也是有知了的,只要有土有樹的地方,它都在。它的幼蟲是在土里的,等5.6月的時候便慢慢爬出來,脫掉金黃的殼,爬出來展翅飛翔,它的新生足夠的獨特。
現在很多朋友的孩子也喜歡知了,仔細去問他們為什么喜歡,小朋友歪著腦袋想,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或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只因為它的歌唱吧。長大后會去思考,它為什么鳴唱?也會回想童年,除了蟬鳴,我們還有撿知了殼賣錢換取老冰棍的興奮,還有小伙伴們一起爬樹捉知了的童趣,它陪著我們成長,而我們已經長大,它還是那么小。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蟬在叫人壞掉純音樂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蟬在叫人壞掉純音樂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