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詩歌音樂純音樂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詩歌音樂純音樂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人類著名詩歌樂章大多數都是四句單節(包括純音樂),譬如《詩經》里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樣的詩歌,讀來抑揚頓挫,自然有一種節奏,是自然形成的韻律。
因為,詩歌要有節奏韻律,一個字兩個字,它沒有韻律,所以一定要有一種節奏韻律配合起來。
而四個字是最簡短的,自然而包含韻律的一種形式。
明末清初,李漁所著的《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
《笠翁對韻》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
讀者們反復誦讀,得出的經驗是,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因為,四個句一對,是出于中國文字的特色,與人類生理上一種自然的結合而形成的形式。
另外,余德泉所著《對聯格律-對聯譜》認為,“對聯,亦稱楹聯,與詩、詞、曲一樣,是我國傳統上一種特有的文學體裁。聯律從根本上說就是馬蹄韻……”
馬蹄韻,顧名思義,形象的理解,就是一種韻律美“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古人覺得馬蹄聲滴滴噠噠,在聲律上具有和諧的音韻美。
從而,在文字的旖旎風光,華麗轉身中,馬蹄韻作為最樸素悅耳的韻律,自然而然用于詩詞寫作中,周而復始,生動貼切。
由此可見,人類著名詩歌樂章絕大多數都是四句單節(包括純音樂),是因為四字音節跳動,來源于模仿自然音響,有渾然天成的美感,和諧動聽的韻律美!
——END ——
以上拙見,難免有失偏頗,敬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詩歌音樂純音樂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詩歌音樂純音樂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