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怎么分辨后搖和純音樂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怎么分辨后搖和純音樂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后搖音樂(Post Rock),一種神秘且先鋒的小眾音樂,它刮起的浪潮令無數喜愛它的樂迷高潮,無數文青情緒失控。
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后搖這種先鋒音樂竟成了抑郁癥的代名詞。翻翻網易云上帶后搖標簽的歌曲評論,總是類似這樣的:
其實后搖并不僅僅會帶給人憂郁,還有很多節奏相對輕松明快的,更有溫暖治愈類的、積極向上充滿斗志的等等充滿正能量的歌曲。
作為一種小眾音樂,很多樂迷朋友并不能很好的區分后搖、自賞、緩拍等音樂風格。后搖和其它音樂的主要區別在于編曲和歌曲的框架結構上,在樂器的手法表現上也有不同。后搖的明顯特點是:有不斷的循環起伏,通過節奏、貝斯、和聲的變化,將情緒向上逐步傳遞。
有這樣一種說法:后搖嘛,就是主唱失蹤了,鼓手發瘋了,吉他和貝斯手打架了,最后在效果器的調和下重回宇宙和諧……”雖是一句戲言,卻也不無道理。當你聽到一首意境幽遠、旋律精妙的歌,確遲遲沒有人聲演唱,那么這應該就是一首后搖了。
當然這不是說所有的后搖都沒有人聲,也有一些后搖音樂里面會加入類似流行樂的唱法。不過大部分的作品會傾向于純音樂,即使加入人聲,也僅作為烘托整體音樂氛圍的附屬。
可以說,后搖是一種真正破除了語言障礙的音樂表現形式,有時歌詞的缺失,更為歌曲帶來無限的催化情緒的可能。
純音樂多是突出某種樂器的音色,比如花之舞就是鋼琴樂為主。后搖可以夾雜很多種樂器且沒有主次之分。后搖就是當初搞搖滾的人諷刺當時主流搖滾樂拘泥于形式與搖滾精神背離而搞出來的。并且后搖的主旋律多是恬靜抒情催眠的,比較尊重樂器原有的音色,不靠浮夸的歌詞喧賓奪主,與高亢的搖滾樂風格相反。
有樂評人說:Caspian的現場,完美得可怕。
我對樂隊一知半解,不好評價,單就感受而言,我難以形容我受到的震撼, 整個人被戳到,然后呆住,想哭,不記得當時想到了什么,還是什么也沒有想,只是心里一塊積壓著的,說不清是什么的東西,被這股力量擊中。他們的音樂一點也不積極向上,一點也不,初聽,很致郁,很壓抑,但這種致郁又讓人著迷,并且很神奇的是,在循環了兩周后,現在聽起來,卻愈發覺得治愈,好像有人懂你為何悲傷,原本自以為的矯情都上升為一種悲壯,這時,才聽出了點向上的味道,但這種勵志彷佛爆裂鼓手一般,有股壯烈感,不像常聽到的那種勵志,瀟瀟灑灑,大好天氣,在陽光下抖抖腿,而是暴雨雷電,背著一身包袱,卻要掙脫一切,去尋求一些叫做意義的東西,或者說一般的勵志是“踏著力氣,踩著夢”,而他們是“耗盡了力氣,抓著夢”“就像一湖波瀾不驚的水,搖晃著托起一落地就四散崩裂的情緒。”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怎么分辨后搖和純音樂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怎么分辨后搖和純音樂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